兰格钢铁

安徽退出“中四角”融入长三角 中部格局再生变

发表日期:2014-10-11 08:40:47 兰格钢铁

安徽向东加入“长三角”,淡出“中四角”概念,“中三角”范围被最终确定。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近日正式出台,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将重点打造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区域城市群。其中,“长三角”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则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 2012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安徽省九江市主持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议将安徽省纳入进来,将“中三角”扩容为“中四角”。最近两年,“中四角”大热,与成渝城市群一起被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第四极”的城市群。《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在国家战略层面安徽应该向东融入“长三角”区域序列。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长江中游数省发展战略也随之确定下来,例如,安徽将全力打造皖江黄金水道、融入长三角;江西将重点推进“(南)昌九(江)一体化”,研究设立国家级(南)昌九(江)新区,以昌九城镇群辐射带动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发展;湖北则把重点放在了推进“645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上。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指导意见》已经出台,但长江中游省份仍然打破克服各自为战的困局,促进产业互补和错位发展,共同推进“中三角”一体化发展。 安徽向东靠拢 在区域规划范畴,长江中游城市群原来就是指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为副中心的城市群,因为涵盖了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的中部经济发展地区,因此被称为“中三角”。在高层的推动下,“中四角”一度成为我国区域规划“热词”。 湘鄂赣皖四省为了共同争取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曾经有过一段合纵连横的蜜月期,并且形成了多项合作协议。例如,在2013年3月,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个省会城市共同签署了《武汉共识》,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以合肥为代表的皖江城市带以及六安、淮南、蚌埠11个城市提出向西靠拢,加入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中三角”变成“中四角”。 不过,彼时的“中四角”始终停留在省级以及城市级别的商讨阶段,具体范畴并未获得国家文件的正式确认。随着《指导意见》正式将安徽纳入到“长三角”序列,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共同组成的“中三角”格局也最终正式定型,“中四角”的概念也将成为历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淡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其实是顺其自然的事情,被纳入“长三角”更加符合安徽的地缘优势和利益诉求,这背后当然也有国家层面的推动。 就在《指导意见》发布的当天,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也正在上海召开2014年“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系会议,商讨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下的发展路径。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长三角”三省一市已经确定了今后的总体战略:即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即“两带一路”);完善“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协调机制,加强重点专题领域合作,做好区域规划协调衔接工作,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也将于今年11月召开,会议主题已经初步确定:积极参与“两带一路”建设,在新起点上推进“长三角”协同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操作层面,安徽打算“两条腿走路”,一是全力打造皖江黄金水道,二是全面融入“长三角”,围绕这两条发展主线来提升自身在全国的地位,打造长江中下游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各自为战”困局待破 对于“中三角”来说,三个省份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逐渐得以确立。 据记者了解,《指导意见》出台四天以后,江西9月29日也对外公布了《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根据这一规划,江西将“昌九一体化”战略定位为: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 “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我省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举措。”江西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在昌九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江西将在南昌和九江相向融合发展地区,规划研究设立国家级昌九新区,打造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 而来自湖北省发改委的消息源显示,围绕长江经济带,湖北的战略重点在于积极推进“645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依托武汉新港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武汉新港涉及武汉、黄冈、鄂州、咸宁四座城市沿江大部分区域,由阳逻港等23个港区组成,承担着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作为国家级航运中心的地位也借此得以确立。此外,在“构建长江大通关制度”中,武汉将有条件申报长江中上游地区自贸区。 湖北计划在长江沿线形成以武汉新港为龙头,以宜昌三峡物流中心、荆州组合港、鄂东组合港为支撑的现代港口群。秦尊文告诉记者,“现在看来应有所调整,将黄石的鄂东组合港并入武汉新港,这样武汉城市圈范围的长江港口就都由武汉新港管委会统一规划和协调了。” 但“中三角”各省各自为战的现状和倾向引发业界专家的担忧。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具成效的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原因在于形成了有效的协调机制,而“中三角”相关省市虽然都意识到了依托长江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规划太多、各自为战,整体开发的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对此,叶青认为,《指导意见》作为顶层设计还需要长江沿线各省相互配合,具体来说是在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指导下,主抓五个城市群实现重点突破,聚焦能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指导意见明确的具体项目,需要各省成立工作专班,相关省份加强对接和协调才能最终落到实处,例如武汉至西安高铁,就需要两省做好规划对接,共同向国家争取支持。”叶青表示。 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蒋大国建议,打造长江经济带,应彻底打破长期以来行政区划禁锢、行业垄断、地方保护及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制约形成的体制机制的障碍,树立长江流域“同带同待遇、统一公平”的理念和原则。 “建议国务院建立一个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和科学的管理机制,由国务院领导挂帅,国务院办公厅或发改委负责,有关部办委和省市负责人及重点科研、大专院校、大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的领导管理机构和科学管理机制。”蒋大国认为。

相关阅读
10月14日安徽长江钢铁建材涨价信息[14:16]
安徽制造连续十年质量稳步提高[11:01]
10月14日安徽富鑫螺纹钢涨价信息[09:48]
安徽机械工业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3575.8亿元[10-13]
10月13日安徽富鑫螺纹钢价格信息[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