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帆 本报讯 今日,沪深两市2014年三季报披露正式收官。今年前三季度,2583家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半年的9.47%有所回升。伴随最后一批三季报的公布,今日A股迎来10月收官之战,在增量资金入市点燃市场做多热情的背景下,沪指月K线6连阳可期。 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长9.5% 10月31日,A股上市公司2014年三季报发布结束,合计2583家上市公司都晒出了各自的成绩单。据同花顺(23.820, -0.31, -1.28%)iFind统计数据显示,2583家上市公司今年1至9月合计实现净利润18826亿元,同比增9.5%。 今年前三季度,有1491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这意味着58%的上市公司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去年有所增长。在公布业绩的上市公司里,工商银行(3.60, 0.01, 0.28%)、建设银行(4.10, 0.01, 0.24%)、农业银行(2.52, 0.02, 0.80%)、中国银行(2.72, 0.01, 0.37%)这四家公司的业绩同比去年增长额度名列前茅,也是赚钱最多的四家上市公司。其中,工商银行今年1月至9月份实现净利润2204亿元,同比增长149亿元。建设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903亿元,同比增长138亿元。 而从净利润规模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净利超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超过15家,除了上述四家银行之外,还包括中国石油(7.75, 0.02, 0.26%)、中国石化(5.19, 0.01, 0.19%)、交通银行(4.31, 0.03, 0.70%)、招商银行(10.55, 0.08, 0.76%)、兴业银行(10.55, 0.10, 0.96%)、中信银行(4.79, 0.05, 1.05%)、中国平安(42.56, 0.52, 1.24%)、中国神华(14.83, 0.11, 0.75%)、中国人寿(15.56, 0.13, 0.84%)、平安银行(10.60, 0.17, 1.63%)、大秦铁路(7.92, -0.07, -0.88%)、贵州茅台(154.56, -0.86, -0.55%)等。 此外,在亏损排行榜上,*ST超日、皖江物流(4.11, 0.00, 0.00%)、*ST仪化、重庆钢铁(3.13, 0.09, 2.96%)、*ST二重、国投新集(4.40, -0.04, -0.90%)等公司的亏损额度超过10亿元。 沪指月线6连阳可期 伴随最后一批三季报的公布,今日A股迎来10月收官之战。在月K线上,如果沪指今日收盘高于2368.58点,那么,从5月到10月,沪指将实现久违的六连阳,创下自2009年7月以来的最好水平。多家机构认为,在沉寂多日后大盘重拾升势,并以连续三根中阳线轻松收复前期失地,表明当前A股市场已再度切入强势格局,大盘突破2400点是必然,沪指6连阳可期。 与此同时,量能积极放大配合,增量资金入市点燃市场做多热情。“第五批新股申购资金解冻,让市场资金面得以有效改善。而场外因房地产调控、余额宝[微博]等理财产品收益下行而挤出的资金以及融资资金如千万条小溪汇入股市的大江大河,A股在巨额资金驰援下提前结束调整。”申银万国[微博]分析师钱启敏称。 热点方面,昨日电力、银行、铁路运输、钢铁等低价蓝筹气势如虹,助力股指连续上扬。除了低价股补涨的因素外,《投资快报》记者统计发现,上述强势板块正是三季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较高的公司,其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截至10月30日晚间,沪深两市共有有1471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值,占比57%。可以看到,在非金融企业中,钢铁、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1886.127, 2.46, 0.13%)等三行业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值的公司家数占比居前,成为经营性现金流较充沛的行业。 QE退出对A股影响有限 广受市场关注的美联储年内倒数第二次议息会议,以QE的如期终结宣告结束。美联储10月29日宣布削减购债规模150亿美元,彻底结束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维持0-0.25%联邦基金利率不变,并重申有必要把联邦基金利率接近于零的水平保持相当一段时间。根据以前各国经验,QE退出往往会造成全球资本的重新流动,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流回美国。美联退出QE,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对A股又有什么影响呢 不少业界人士认为,QE退出早有预期,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微博]表示,美联储宣布退出QE(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不存在直接冲击,更多的是间接影响。中国目前这一轮经济周期调整主要是自身因素作用,包括来自房地产市场调整所产生的一定下滑压力,而非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李稻葵进一步指出,美联储退出QE的信息在此前已得到市场的较为充分消化,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因而冲击不大,负面影响可能集中在包括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而对于欧洲而言,美联储退出QE应该会反过来刺激欧洲央行[微博]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