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发布新战略 维斯塔斯力挽颓势

发表日期:2014-11-06 11:08:53 兰格钢铁

“现在是时候改变了!”今年4月1日刚刚入职的维斯塔斯集团高级副总裁、亚太中国区总裁博飞的语气听上去颇为坚定。 这家来自丹麦的风能巨头日前发布了全新的中国战略,希望用量身定制的方式,从新产品、新运维服务等方面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而距其首次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产品已有5年时间了。 5年间,中国的风电市场风云变化,装机量跃升至全球最大。本土制造商也强势崛起,曾在中国风电市场上占尽先机的维斯塔斯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到2013年,其在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已跌出了前十。 作为最早将风机带入中国的外资风能企业,这次,维斯塔斯能否挽回颓势? 新战略 在日前的国际风能大会期间,维斯塔斯推出了承载其最先进技术的新一代2兆瓦风电机组:V110-2.0兆瓦和V100-2.0兆瓦机组。 维斯塔斯表示,这两款机组是其基于10多年的成熟技术而开发和创新的。该公司已经在全球安装了超过13000多台的2兆瓦系列风机。此次更大的风轮尺寸和更新的技术,比上一代的2兆瓦风机分别提高了17%和18%的年发电量。对中国客户而言,这意味着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降低和更高的商业案例精准度。 尤为关键的是,这两款产品极为适合中国的中低风速风场。尤其是V110-2.0兆瓦风机,其切入速度仅为3米/秒,在低风速领域很有竞争力。 “2013年,中国有80%的新建风电场位于中、低风速地区。这两款大风轮风电机组的推出只是维斯塔斯致力于中国低风速风场的第一步。”博飞表示。 其第二项举措是改变原来只提供标准化服务套餐的做法,在中国推出量身定制的全新运维服务方案及售后解决方案。 “我们有不同类型的客户,他们各自的商业模式不一样,对运营以及维护的需求也不同。有一些客户要求提供全套服务及性能保证,而另一些客户则要求更加灵活的托管式运维服务方案,还有一些客户要求自己进行部分的风机维护,而另外一些客户仅仅需要提供零件——而我们的解决方案从最简单到最全套的都有。”博飞告诉记者说,我们有能力满足客户的这些不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客户的商业项目需求。 据维斯塔斯今年年初发布的全球中期战略,该公司将重点拓展其在全球市场的领袖地位,确保公司能够实现盈利性增长。而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将是维斯塔斯实现盈利增长战略的关键要素。 根据全球风能委员会的数据,2014年中国将占世界风能市场40%左右的份额。这意味着,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市场,将决定这家全球风电巨头未来的走向。 无怪乎维斯塔斯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任安德一再强调:“中国市场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迟到的改变 但这并不是维斯塔斯第一次推出量体裁衣战略。 从1979年开始生产风机至今,维斯塔斯早已在全球的风电市场中拔得头筹。去年,其装机容量在全球占13%,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0吉瓦,是第二名的两倍。 但在对其举足轻重的中国市场上,维斯塔斯去年的装机容量占比仅为3.16%。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其排名已跌出前十,远远落后于第一名金风科技23.3%的市场份额。 自2006年起,在中国风电市场的装机量一路飙升和本土厂商的崛起下,曾一统天下的外资风机制造商的份额直线下滑。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2012年,维斯塔斯呼和浩特工厂停止运营,而高调推向中国市场、被称为量体裁衣典范的V52-850千瓦和V60-850千瓦风机也全线停产。 这是维斯塔斯首次为一个特定市场研发产品,且“是基于中国客户与合作伙伴的需求而设计”。但由于中国风电市场对兆瓦级机组更为青睐,这个战略并没有为维斯塔斯保住更多的市场份额。 2011年,其在中国新增装机661.9兆瓦,占3.8%,排名下滑至第八,同时首次出现了亏损。到了2012年,受中国及美国市场订单大幅减少的影响,其全球订单比前一年减少了49%,亏损也扩大至9.63亿欧元。 而在“布道者”、“高品质”之外,“引进机型落后”、“市场反应滞后”也成了业内贴在维斯塔斯身上的标签。 对于此次发布的新战略,在被业内人士问及“是不是真正把更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来?会不会重蹈V60的覆辙”时,博飞坦然表示,不愿意批评前任,但他们确实在这个方面做得不是特别好。“现在我们希望能够改变,我们也觉得现在是时候改变了。” 在经过了几年的阵痛后,中国的风能市场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市场从早前主要关注低廉的采购价格,转向如今更加关注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与此同时,中国的陆上风电开发热点正逐渐向低风速地区转移,2013年低风速市场占中国风电份额的80%以上。 “中国市场的最新变化契合维斯塔斯在技术及服务创新方面的核心优势。”对此,任安德很自信:“我们具有非常领先的技术,并一直都强调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降低度电成本,而且在运营维护服务方面也有巨大优势。” “过去近30年中,维斯塔斯一直是中国风电市场的先驱。维斯塔斯将把握好这个极好的机遇,通过全新的中国战略书写中国风电市场的新篇章。”他表示。 新挑战 但维斯塔斯的速度还是有些慢了。 在被其称为“最新变化”的中国低风速领域里,不少本土品牌乃至外资企业都已经安营扎寨了。 早在2009年,远景能源就推出了全球首款87米风轮1.5兆瓦低风速风机;2011年年初,国内的首个低风速风电项目来安风电场顺利并网发电;而到了2013年,超低风速型风电机组已经陆续推出并成为中国当年新品研发最突出的特点,如2013年9月,联合动力1.5兆瓦97米风轮直径的超低风速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就在今年的风能展上,各种低风速风机纷纷亮相。歌美飒推出了G114-2兆瓦的新型低速风机;继GW93/1500低风速机组之后,金风科技发布了115/2000兆瓦超低风速风机等。时至今日,低风速风机领域已颇有混战之势。 “这个跟我们对市场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定位有关系。”对此,博飞解释说,我们当然还是希望能够提高我们的竞争力来赢得更多的市场。“而也正因为此,我们要把我们新的产品,最好的技术,以及最好的服务,都带到中国来,这是我们过去没有做到位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改变对维斯塔斯新产品推出速度比较慢的看法。” 除了在陆上风电试图扭转局面外,在另一大热点海上风电领域,维斯塔斯也在积极行动,并于去年和三菱重工成立了合资公司。任安德透露,该合资公司风轮直径达164米的8兆瓦样机,已经投入试运行。 “在24小时中,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风机发电量破了世界所有的纪录,我们认为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新领域。” 但中国的风电市场已不比往日。日益成熟的不止是市场,还有维斯塔斯的对手们。 经过市场洗礼的中国本土品牌们,甚至已经将战火烧到了国外。尽管有不少企业退出了舞台,但金风科技、运达风电等一直都在坚守,并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一些后起之秀更是高举高打,带着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智慧风场软件等强势杀将进来,力图引发行业的变革。 维斯塔斯能否扭转颓势? (中国工业报)

相关阅读
中冶沈勘华能铁岭头道风电场桩基检测工程开工[09:20]
德国芬兰新技术进入中国 掘金风电二次爆发机遇[11-04]
风电“十三五”规划框架雏形渐显 陆上风电是重头戏[11-03]
拟取消分类补贴 十三五风电发展路线图现形[11-03]
合肥市首座风电场二期并网发电[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