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陈杰(化名)是在一次金融行业的展会上,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与人说话时眼睛中会透露出一种商人的狡黠。 他在参展的人流中指挥着工作人员,督促员工向每一位路过的人分发公司的传单,介绍公司的产品。 干一番大事业 26岁创业,从汽车维修厂起家,后涉足汽车4S店、房地产。创业18年,如今陈杰已经拥有多家不同领域的公司。此时的他,可以称为地地道道的土豪。 投资房地产让陈杰获利颇丰,从而富甲一方。但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像往日那么疯狂。随着房地产热潮渐渐退却,他决定转行进军金融业。 3年前,陈杰参股了多家村镇银行,随着近年来村镇银行的发展,陈杰也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也正是投资这些村镇银行,让陈杰尝到了金融行业的甜头。 如今已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土豪,陈杰本可好好地享受自己投资带来的收获。然而,陈杰却一直在寻找机会进军“高端行业”,做一番事业。 今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股P2P投资热席卷而来。一时间,银行、企业、土豪们纷纷宣布投身这个最热门、最时髦的行业,陈杰就是这些土豪的其中之一。 2014年初,陈杰一拍脑袋,决心进军P2P。事实上,他除了投资乡镇银行与金融沾过边,对金融行业了解不多,对互联网的运作模式更是一窍不通,甚至极少上网。 不过,这并未妨碍陈杰的投资热情。在他看来,P2P就是他要找的那个高端行业。 用他对员工的话说,这是一份事业,不像自己以前的工作,做好了可以扬名。自己已经不那么缺钱了,最希望得到的就是名了。 由于自己对互联网金融知之甚少,陈杰便从银行高薪请来一位投资经理来掌舵,把公司的日常经营全权交由这位职业经理人打理。 当新公司在紧张筹备,一切尚未就绪,甚至连平台也未上线时,陈杰一拍脑袋,砸几十万高价冠名了一个并不出名的高尔夫球赛。公司员工对陈杰这次举动的评价是:特别土豪。而陈杰却觉得,这是因为自己钟情高尔夫。 精打细算 现实是残酷的。 陈杰虽然雄心勃勃地进入互联网金融,想在这个热门行业打造自己的一番天地,但随着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涌进P2P行业,陈杰的这家P2P公司不得不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杀。 事实上,目前该P2P公司仍然业务进展缓慢。公司平台上仅有的投资标的,都是担保公司的小标,转到线上借平台筹资。也就是说,这些业务只是赚一个中间差价,基本上不赚钱。 不仅线上业务来源少,由于缺乏宣传,公司名气小,在众多的P2P公司中,陈杰的这家公司并没有赢得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匮乏也是陈杰面临的现状之一。 或许是意识到当初的冠名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此时的陈杰,一改当初冠名高尔夫球赛时那般大方。他没有加大广告投入,砸钱宣传品牌,而是发挥商人的精明,精打细算,企图花费最少的钱去拉到投资。 除了频繁地参加各种展会,陈杰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员工入手,给公司上下所有员工都下达了投资任务,自己不投资就要去拉来资金投资。这样吸引来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而当员工提出加大广告投入时,陈杰依然否决了。 陈杰想到的第二招,是银行最传统的跑业务方式:“扫街”、“扫楼”,组织公司员工去各个社区进行投资宣传。 在这个P2P平台跑路事件频出,各大平台纷纷傍靠山的敏感时期,“扫楼”这种类似“摆地摊”的营销方式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周下来,平台只增加了一两个投资者,而投资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 在商海中闯荡了大半辈子的陈杰,这么多年的营销经验,似乎并没有给公司的业务带来突破。虽有一腔热血,陈杰却不得不面对平台业务缺乏、投资者缺乏的两难局面。 由于公司长期不见起色,在这个人才抢夺激烈的新行业,陈杰的公司有不少员工已经提出了辞职。而与此同时,陈杰也正在裁撤合并公司的部门,以期进一步节约成本。 每次看到陈杰时,他谈到自己的P2P公司,总是一脸骄傲。尚不习惯应付媒体的他,在采访中忍不住问记者“你觉得我的P2P公司能成功吗?”或许,答案早已在他的心中。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