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国产ARJ21:带你尝鲜带你飞

发表日期:2015-04-03 11:30:57 兰格钢铁

乘坐我国首架自主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经济舱,最大的感受是,经济舱座位之间的空间比想象中要宽敞得多,腿部伸展起来一点都不局促 “感觉很好,就是头等舱座位稍微小了点。” 4月2日,盐商集团董事长吴友建,从上海浦东机场登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飞行,这次飞行只进行了一个小时,便再次降落回浦东机场。 与吴友建一起进行这次飞行的乘客,来自东方航空、浦银租赁、中飞租赁等多家公司,他们都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飞机的签约用户。 ARJ21-700飞机比目前在天空中飞行最多的空客A320和波音737飞机小一圈,是我国第一款完全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对于国产民用飞机研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已经进行了六年试飞才取得适航证的ARJ21-700飞机最有发言权。 2014年12月底,ARJ21-700飞机终于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型号合格审定,这意味着飞机的设计满足了保证安全的基本要求,获得了参与民用航空运输活动的“入场券”。 不过,在交付首个客户成都航空之前,飞机还要进行为期半年的演示飞行,主要是在上海、天津、南通和舟山等地之间的航线开展运行演示,以全面验证ARJ21-700飞机的飞行运行能力,飞机维护类、运行类和培训类手册的适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检验中国商飞公司运行支持体系,加快试飞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公司试飞中心飞行和保障能力。 吴友建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起抢先体验的,正是其中一次ARJ21-700飞机的演示飞行。 亲历飞行全体验 4月2日一大早,上海浦东机场的停机坪上,一架白色机身、红色尾翼的ARJ21飞机已经整装待发。这架国产支线飞机共设置了78个座位,其中8个头等舱座位(2排2+2布局)、70个经济舱座位(14排2+3布局)。 走进飞机客舱,行李架、阅读灯、小桌板等布局,和平时乘坐的航班没有什么不同。每个座位上均放置了靠枕、毛毯,座椅背后装有ARJ21-700的安全须知说明书。 虽然对于身材健壮的吴友建来说,ARJ21飞机的头等舱略微小了些,但坐上飞机经济舱的其他乘客的最大感受是,经济舱座位之间的空间比想象中要宽敞得多,腿部伸展起来一点都不局促。 不过,由于支线飞机比一般的空客320和波音737飞机要小一些,因此行李舱的高度较低,站起身来时要注意头部可能会碰到行李舱。 飞机起飞后,直观的感受是爬升很快,起飞滑跑距离很短,噪音比想象的要小,但后两排噪音稍大,因为与乘客们目前搭乘最多的空客320或波音737飞机相比,ARJ21飞机的发动机不在机翼下,而是在靠近尾翼的后端。 把可能的风险试个遍 第一次乘坐国产客机飞上蓝天,内心没有一点忐忑是不可能的,多位中国商飞人士对记者坦陈,对ARJ21飞机来说,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向公众证明其持续安全性。 在此之前,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和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都已经亲自乘坐ARJ21飞机,进行了体验飞行,而飞机之所以进行了漫长的6年试飞,也是为了将问题不断暴露,把可能的风险都试个遍。 在2日执飞的这一特殊航班上,共配备了机组三人,包括机长、副驾驶与观察员,他们并不是普通的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而是来自中国商飞试飞中心的试飞员。 目前,中国商飞的试飞团队共15人,大多来自中国空军、民航,在ARJ21飞机试飞的6年中,他们跟着飞机走南闯北,去过中国最冷、最热、风最大、最潮湿等条件极端的地方,2013年还远赴加拿大万里追冰,绕北半球一圈。 一般人可能难以想象,一架新飞机在交付取证之前,需要怎样的严格考验。失速、27节正侧风、发动机停车……这些航空史上几万飞行小时才可能出现一次的小概率事件,是试飞员们经常要主动去做的试验。 比如“单发失效”科目,就是要关闭本要同时打开的两台发动机中的一台,查看飞机的飞行状态。 “类似这些必须要做的试飞科目有上千个,需要试飞上千架次。但只有把危险试个遍,才能让飞机更安全。”ARJ21飞机的试飞员赵鹏告诉记者,自2008年底首飞后,原以为完成适航取证试飞至多四年,没想到实际困难远超预期。 “2008年首飞以来,飞机也没有出什么特别大的故障。”民航华东局上海审定中心主任沈小明告诉记者,之所以要飞六年这么长时间,主要还是因为第一次做,没有经验,也有很多反复做的试验,不过,这样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后面的C919等机型审定就更顺利了,适航取证的时间也会缩短。 从产品到商品路漫漫 截至目前,ARJ21-700飞机用户达到18家,订单总数累计达到308架。ARJ21项目总指挥罗荣怀告诉记者,首架交付后,ARJ21飞机将逐步达产,以每年5~10架的产量增长。而从产品到商品,交付客户后要获得认可,被市场接受,取得商业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民用客机投资可观、回收缓慢、风险巨大。” 而ARJ21飞机的试飞取证和即将交付,也为正在研制中的国产C919大飞机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罗荣怀就指出,ARJ21飞机的研制取证,将在适航理念、适航体系建立方面为仍在研制中的C919提供经验,对ARJ21的取证考核,实际上也是对我国民机研制体系的全面考核和提升。 据记者了解,C919飞机目前处于机体组装阶段,定位150座级单通道窄体客机的C919虽然已经取得了450架订单,但需要直接与波音、空客两大航空制造巨头最畅销的B737、A320机型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发展民机制造业,将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和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罗荣怀就对记者透露,ARJ21飞机的一级供应商国内有4家,中航工业旗下的成飞、西飞、沈飞参与制造机头、机身、垂尾等,此外飞机座椅也是国内企业提供;而国外供应商有19家,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部件还都由国外提供。 而C919飞机的国产化进程就再进一步,国内共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还有宝钢等16家材料供应商和54家标准件潜在供应商,以及GE、Honywell、CFM等16家国际供应商,他们与国内企业组建了航电、飞控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

相关阅读
中俄将联合生产支线客机 沈飞获1887万美元合同[12-15]
MRJ支线客机再获新订单 日本航空订购32架[08-29]
三菱MRJ支线客机再接新订单 将于10月首发[08-27]
日本国产MRJ支线客机进入最后组装阶段[01-06]
中国商飞启动宽体机研究 或研新型支线客机[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