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日前消息,从权威人士处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或于4月底下发。据了解,《规划》除了将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外,还将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根据《规划》,到2017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要取得明显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对接协作三个重点领域,要集中力量先行启动并率先突破。从近日河北省召开的全省工业创新发展稳增长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开始,河北省着力打造五条协同发展产业带,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 实际上,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顶层设计出台的消息就频频传出,但每次都是只闻其声,不见落地。据瞭望智库获悉,原来的《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时,各方认为表述过于笼统,定位含糊,尤其天津和河北在产业定位等方面,仍容易造成同质化发展和竞争。修改过程中,虽明晰了各自的定位和产业规划,但具体矛盾却又显露无疑,各方争执不下。 经过修改,《规划纲要》依然将坚持在交通一体化、大气污染治理、产业对接三个方面率先突破。有专家透露,《规划纲要》确定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清单,有很多一年来都难以突破的行政壁垒和重大项目,在高层的协调下,将会超过很多人意料,加大推进和落地。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24日召开的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也表示,目前发改委地区司正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京津冀发展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应该会按期出台。 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多家机构一致认为,这将给房地产、建材、环保等板块带来确定性投资机会。业内人士强调,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布局中,交通一体化将率先发力,铁路、公路、航空、港口间的立体化规划都在执行中,基建板块等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太空板业(14.330, 0.21, 1.49%)(300344)主要从事太空板的生产和销售,总部位于北京,是北京市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太空板为新型绿色建筑产品,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Ⅱ型)"的认证。公司建立了以发泡水泥技术,承重保温一体化技术,装配式住宅建造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是太空板龙头企业之一,产品符合京津冀发展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有望在京津冀大发展中充分受益。 嘉寓股份(12.000, 0.64, 5.63%)(300117)总部位于北京顺义地区,是国内节能门窗行业的龙头企业,下游是建筑装饰产业。公司业务遍布华北、西南、华南、东北、华东、华中六大区域市场,其中,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地区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场,2014年营收占比约29.44%。京津冀协调发展将掀起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新一轮热潮,推行绿色建筑。公司作为国内节能门窗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百余项专利,其产品符合当前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市场前景空间广阔。 首开股份(13.36, 0.52, 4.05%)(600376)作为深耕北京区域的龙头房企,目前土地储备约1488.3万平米,其中北京353.2万平米,且廊坊(国风悦都)和天津(天津湾和首城南湖壹号)均有丰富的土地储备,公司将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乐凯胶片(17.50, -0.31, -1.74%)(600135)2012年通过竞购,获得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6号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厂区西侧的土地和附属房产。三宗土地使用权面积总计55302平方米,用途为工业用地。房屋建筑物共两幢,分别是30-12号厂房和7号线厂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55.88平方米和5098.4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