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质量在心责任在肩——记首秦公司轧钢事业部马国金

发表日期:2015-04-30 11:31:06 兰格钢铁

“老马”名叫马国金,是首秦公司轧钢事业部的一名质检综合管理员。虽然才三十出头,但身边的同事都喜欢叫他“老马”。他平时大大咧咧,似乎对什么事都不计较。可唯独谈到他的工作,老马就立刻严肃起来。一个标识、一块尺寸,对别人来说也许是小事,可在他眼里都是大事。每天和钢板打交道的他,把钢板质量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主动去创新、去超越。 钢板标识直观反映着钢板的质量信息。在接到客户提出标识错误的质量异议后,老马下定决心要弄明白。他首先把质量检查时间进行了详细计算,得出的答案让他叹了口气。质量检验工平均115秒就要将面标、钢印、侧标近100个字符与任务单核对一遍,并兼顾一侧钢板的表面及边部质量检查,检查难度着实不小。如何把标识错误率降到最低?老马把近一年所有标识错误的质量异议做了一番数据分析,发现标识错误主要集中在手工侧标和手工喷的面标上,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可怎么解决呢?苦思冥想之时,桌上的iPad引起了他的注意,如果能把检查的标识全都存在iPad里面,这样就可以找人再次核对一遍了。第二天,他把这个想法向领导汇报,立刻得到认可。他们随即开展了“提高标识检验准确性”的运营改善项目,先后推行手工标识“双侧标检查制度”及“手工面标照相复核制度”,要求手工侧标在检验记录背面留底、人工面喷照相,安排专人每天对记录上的侧标及近百张手工标识照片与三级系统标识确认单进行二次复核。如此一来,提高了标识检验的准确性,每年可创效12万元。 在钢板剪切过程中,为确保钢板成材率,必须要严格控制钢板尺寸,需要在钢板两侧预留富裕量。如何尽量降低钢板剪切富裕尺寸呢?爱动脑筋的老马每天都跑到现场去查看质检工对钢板检验判定流程与习惯性操作,通过近两个月的记录、分析和总结,经过实践,通尺合同钢板平均长度富裕尺寸由33毫米降低到8毫米,每年可创效20万元。不仅如此,老马还针对钢板厚度标准差异造成判定带出品质量过剩的问题,积极开展“钢板尺寸精准判定”技术创新,将带出品及通尺合同钢板尺寸精准判定制度化,在保证钢板厚度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增加钢板厚度、宽度、长度的判定尺寸,实现理重钢板销售最大利益化,间接降低钢板的质量成本,每年可创效80万元。

相关阅读
首钢一季度亏损3.17亿元[08:54]
首钢冷轧公司段晓东从细节定位 用细心提升质量[04-29]
首钢徐凝闵鹿蕾胡亮学荣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表彰[04-29]
首钢在转型中开拓进取在挑战中协同创新[04-28]
首钢硅钢产销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制造+服务”[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