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东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整治区域垄断、涉黑涉恶、违法占地、违规处置、偷税漏税等情况。
2014年底,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达2524家。光停止收取再生资源回收承包经营费用一项,每年直接为企业减负1.9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连续两年产废企业缴纳再生资源税收共6872万元,收废企业缴纳再生资源税收3069万元。
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示范性的堆场,32个再生资源信息交易中心和1个集中处理中心。
昨日,2015年全市再生资源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介绍,东莞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改革中,仅停收再生资源回收承包经营费用一项,就可每年直接为企业减负1.9亿元。
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取得四大成效
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管理对于反恶性竞争及行业垄断都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影响东莞的营商环境。2013年1月1日,《东莞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整治区域垄断、涉黑涉恶、违法占地、违规处置、偷税漏税等情况,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树立了一个“坚持市场开放”的良好环境。
市商务局副局长方见波介绍,截至目前,东莞全面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管理体制改革,已在四个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全面打破垄断,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格局。全面放开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准入、交易和定价,取消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数量限制和经营区域限制,产废、收废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交易对象、自主定价,实现自由买卖。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达2524家。光停止收取再生资源回收承包经营费用一项,就每年直接为企业减负1.9亿元。
二是开展专项整治,打造规范有序的经营秩序。记者从会上获知,全市统一开展再生资源行业整治专项行动,排查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581个,整顿不规范站点818个,取缔各类非法和无证照站点269个,建立镇级示范站点56个。大力推进落实再生资源交易登记和发票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连续两年产废企业缴纳再生资源税收共6872万元,收废企业缴纳再生资源税收3069万元。
三是科学编制规划,形成“四级”回收网络。方见波介绍,市镇两级以“一盘棋”的要求,相继编制印发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专项规划(2013-2020),构建四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示范性的堆场,32个再生资源信息交易中心和1个集中处理中心。通过市拍卖行现有的拍卖系统成功实现加工贸易废料的首次试拍。
四是多方位建章立制,建立“五位一体”的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再生资源交易登记制度、税收征管工作机制、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以及督查通报、举报投诉等系列工作制度。健全行业协会治理机制,成立15个镇街行业协会分会,出台全市再生资源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促进行业自律建设。
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东莞的决策层也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当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与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三大体系”建设
方见波介绍,接下来,东莞将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三大体系”建设,形成规范有序、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一是大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具体举措之一是开发建设加工贸易废料网上交易平台。东莞将参考苏州的经验做法,建立全市加工贸易废料规范管理体系和统一开放的加工贸易废料网上交易平台,并将其整合纳入“东莞市加工贸易管理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引导全市加工贸易废料通过网上交易平台交易,这也是我市今年再生资源市场改革的重点工作。
二是健全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监管体系。“放开市场不代表放任自流,相反,要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切实加强行业监管,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着力构建市、镇街和村三级监管联动网络,大力推行再生资源交易登记表和交易台账制度,强化行业税收征管,实现行业精细化管理。”方见波说。
接下来,东莞将加强推进再生资源税收征管。从年度督查情况看,镇街推行“表”、“票”制度方面都不太理想。市再资办将收集整理再生资源税收征管的有关问题,专门与税务、海关等部门沟通联系,研究有效的再生资源税收征管和核查方式。
三是推进再生资源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方见波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