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P2P风投观察 早期投资拍脑袋 A/B轮看数据

发表日期:2015-09-17 13:16:27 兰格钢铁

见习记者 谢水旺 上海报道 截至今年8月底,P2P平台融资次数已超过去五年之和。 不过,“未来对P2P的风投会越来越紧,尤其是新平台”,多位风投人士和P2P平台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行业排名已基本确定,且多数P2P平台类似小贷公司,没什么投资价值,加之未来行业整合洗牌,新的平台要融资已经不容易了。”某家已完成C轮融资的P2P平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其中,互联网金融P2P究竟如何估值,是判断“P2P估值泡沫”的根本依据。但业内对此并无统一、明确的估值逻辑。 “不一定每个风投都能获得收益,有可能血本无归,也很正常,风投本来就是高风险的”,上述P2P平台负责人表示。 但能够冲过天使、A轮的企业仍属少数。获得融资83家P2P平台只有11家完成B轮,5家完成C轮,“接盘侠”越来越少。刚进行完C轮融资的点融网CEO苏海德表示,可能在IPO之前再做一到两次融资。 前8月P2P融资次数超过去5年 风险投资对P2P平台的追逐从去年开始进入高潮,今年前8个月已超去年。 据零壹研究院数据统计分析,2014年P2P平台共进行44次融资,此前2010年至2013年的P2P平台每年的融资次数仅为个位数,四年总计仅有10次。 相比之下,2015年前8个月,P2P平台已完成58次融资,超过过去五年综合。这些获得风投的P2P平台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其中,北京25家、上海24家和广东13家,约占总数的75%。 不过,P2P平台融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自2010年至今年8月底有83家P2P平台获得风投。获得进一步融资的P2P平台呈金字塔般减少。除10家完成种子/天使融资外,有56家完成A轮融资,宜信等11家完成B论融资,只有拍拍贷、有利网、点融网、积木盒子、信而富等5家完成C轮融资。风投找到“接盘侠”仍任重道远。 P2P风投规模多为千万美元级别。今年8月底点融网完成2.07亿元C轮融资,为P2P行业最大一笔融资。今年4月,陆金所4.85亿美元的投资,使得对陆金所的估值达到了近100亿美元,但陆金所P2P业务已被平安集团整合成“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 按互联网还是金融估值? 互联网金融P2P公司的估值,究竟是互联网属性更多,还是金融属性更强一些? 互联网估值与金融估值的区别在于,互联网属性是做流量和用户,不承担信用风险,业务规模与流量和用户成正比;金融属性是指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风控是核心,规模越大通常风险也越大,要用银行体系的估值方法。 多位风投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互联网属性和金融属性相结合,两者并重,从估值逻辑来说,P2P平台相比估值相对较低的传统金融机构,更偏向互联网公司。 可资参考的案例是去年12月于纽交所IPO上市的美国P2P平台Lending Club和Prosper。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对Lending Club的估值逻辑采用了企业价值倍数法,并用其市盈率倍数法(PE)、未来现金流折现法(DCF)予以佐证。 Lending Club上市首日股价便上涨56.2%,市值达85亿美元,但2015年以来截至9月15日Lending Club股价已下跌12.4%,市值降至49.3亿美元。 对国内而言,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是,A股上市公司昆仑万维(85.000, 3.05, 3.72%)于今年8月收购两家互联网金融P2P公司,根据公告,该收购估值按照P/S市销率方法,其中英国P2P公司LendInvest Limited 100%股权的估值约1.1亿英镑,对应过去12个月收入1500万英镑市销率为7.3倍;中国P2P公司Yinker Inc 100%股权估值1亿美元,对应2015年预计收入(一季度收入×4)3200万元市销率约18倍。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了解,对于P2P平台,各家风投机构都有自己的估值方法,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估值模式。 争议估值模式 风投机构一般会看P2P平台的三个方面,一是获取理财用户的能力,二是开拓投资项目资源的渠道,三是风控,即平台把坏账率降到最低的手段,而风控是核心。 但对于具体的估值,因为创业公司刚刚起步,没有太多数据支持,早期投资(一般指天使轮和A轮)和之后的融资存在区别。 一家国内风投机构合伙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早期投资,一般是P2P平台需要多少资金,出让比例不超过25%,再倒推出来估值,也要横向对比市场的可比项目。 “很多早期创业公司,做到几千万用户,也不见得有收入,可能连财务流水都没有,没有数据支持。”一家国际知名风投机构合伙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早期投资很大程度取决于判断,综合确定估值。 而之后的融资(指B轮等),风投机构就需要看数据,比如收入规模、利润、用户数量、坏账率等等,不过也没有一个系统的估值模式。 一位参与过B轮的风投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B轮融资需要看交易额、利润等数据,既有按PE、PS估值,也有对比同行业估值,没有标准答案,更多是心里有个数,看谈判的地位,然后与平台讨价还价。 不过,也有风投机构人士认为,平台的数据不一定靠谱。一家风投机构投资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调研过多家P2P平台,但平台没有提供坏账率等核心数据,而且几乎没有盈利的平台,财务数据意义不大。 他认为,P2P平台的核心是风控,平台盘子越做越大,坏账越多,这样没有意义。

相关阅读
外汇局:人民币贬值压力已释放完毕[11:30]
外汇局看紧分拆结售汇 阻击套利“热钱”撤离[09-16]
8月外汇占款刷新历史降幅 降准预期再次升温[09-15]
降准或已在路上 8月外汇占款创最大降幅[09-15]
究竟谁更怕中国外汇储备减少[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