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WTI原油12月期货周五(10月23日)收跌0.78美元,或1.72%,报44.60美元/桶,本周跌幅为6.31%。伦敦方面,布伦特原油12月期货周五收跌0.09美元,或0.19%,报47.99美元/桶,本周跌幅为4.8%。油价今日一度受中国“双降”提振,但美元强势走高令油价再度承压下行,不过市场风险情绪回升以及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下降限制了油价的下行空间。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44.2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盘中最低触及47.45美元/桶。 基本面利好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周五(10月23日)再次无预警实施“双降”,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消息公布后,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欧美股市全线扩大涨幅,美国三个股指受到鼓舞开盘也全线大幅攀升。市场风险情绪急剧攀升为油价提供了部分支撑。 美国油服公司贝克休斯(BakerHughes)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当周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减少1座至594座,实现连续第8周减少,达到201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美国活跃钻井总数持平于787座,为2002年4月以来最低。 数据编撰机构Markit周五公布的行业调查报告称,尽管中国经济趋缓,新兴经济复苏存疑等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犹存,但是欧元区经济复苏仍然处于正轨。德国民间部门活动在10月连续第30个月取得增长,暗示尽管受到大众汽车丑闻以及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德国经济第四季依然开局稳健,数据显示,德国10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微升至54.5,远高于荣枯分界线50,9月为54.1。法国民间部门活动也在10月增温,暗示夏季期间的疲软只是暂时现象,复苏态势仍然持续,数据显示,法国10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0.7,高于9月的50.6,亦高于分析师预估的50.2。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当周美国汽油库存下降151.8万桶,预测为下降85.8万桶。包括柴油和取暖油的精炼油库存下降262.2万桶,预测为下降130万桶。主要原油交割地俄克拉何马州库欣地区库存下降7.8万桶,而精炼厂日均产出增长7.8万桶,利用率上升0.4%,至86.4%。此外,EIA近期称美国页岩油产量11月料创纪录最大降幅,预计日均产量将下降9.3万桶至512万桶,为连续第七个月下跌。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报告中称,预计到2016年年中美国原油产量将一直下滑,同时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将提速。EIA表示,美国9月石油日产出较前月下降12万桶,预计2015年美国原油日产出为920万桶,2016年为890万桶。其强调,到2016年年中美国原油产出将一直下滑。与此同时,EIA将201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估上调17万桶至134万桶,并将2016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估上调10万桶至141万桶。 基本面利空因素: 美国方面数据显示,美国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较前月上升,且高于预估。同时美国最新初请数据表现靓丽,而美国9月成屋销售反弹,且创下2007年以来第二高的水平,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将支撑经济复苏的最新证据。美元指数在中国今日公布降准降息之后延续昨日涨势,进一步攻城略地并一度站上97.00大关。美元走强令油价承压。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最新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802.8桶,分析师预计为增长390万桶。上周原油库存增长近760万桶,而过去4周已经累计增长超2200万桶。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近期在维也纳举行的石油专家技术性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任何减产协议,会上OPEC成员国代表与非OPEC产油国代表就原油投资风险问题交换了意见。另一方面,以沙特为首的OPEC海湾成员国对支撑油价毫无兴趣,将继续维持高产来捍卫自身的市场份额。9月OPEC原油产量量环比增长11万桶,至每日3157.1万桶,创2012年以来最高,该组织过剩产量达到每日近200万桶。OPEC日均产量自去年11月开始实施高产策略以来已经提高了近150万桶。 美国和欧盟(EU)近期双双采取正式的法律措施,一旦伊朗满足与全球大国签订的核协议的条件,双方将取消对伊朗的制裁。这些法律举措不会立即生效,但巩固了自7月签订核协议以来取得的进展。若要这些豁免条款生效,伊朗必须向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证明,该国已经像承诺的那样限制核计划。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总经理RoknoddinJavadi表示,伊朗有能力在制裁解除后的1周内将原油日均产量提升50万桶,并在2021年提升至470万桶。此外,在伊核协议达成三个月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yatollahAliKhamenei)本周三首次表态支持该协议。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3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6.9%,超过分析师预期的6.8%的增长,但差于第二季度7%的增幅。3季度GDP环比增长1.8%,市场预期的增长为1.7%。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至自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以来最慢速度,增加原油需求担忧。 国际能源署(IEA)近期称,预估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为121万桶/日,较上月预估值下降15万桶/日。尽管低油价抑制非OPEC产油国的供应,但由于需求趋缓,而且主要的OPEC产油国仍维持近纪录高位的产出,全球油市供应过剩情况将持续至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