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市场 广州二手楼市再现火爆行情:网签数攀上新高,中心区新货供应不足导致买家回流二手市场,天河和越秀的核心地段涨价趋势明显。数据显示,11月全市(十区两市)二手网签约6338套,57.7万平方米,环比10月增加31.6%,较2014年同期升166%,创近5年来单月成交的最高峰(2013年3月除外,当月在“20%个税末班车”效应下,二手网签7202套)。 老四区网签增幅三成以上 自2015年4月份“330新政”以来,二手网签呈节节攀升的态势,月均网签量维持在4000套以上,居高不下。老四区的网签增幅基本三成以上,原荔湾和原芳村的升幅高达五成。 由区域看,各区的网签量均有不同幅度增加,其中新货减少的天河、越秀、荔湾等市区的增幅较大,均在三成以上。升幅最大的是:原芳村和原荔湾,分别上涨了59.8%和47.9%,主要受广钢新城和百花路地块拍卖的影响,买家入市意愿增加,较优质物业成交增多。如芳村的保利公园九里、芳村花园、红棉苑、四季花园、新世界逸彩庭园;原荔湾的富力广场、富力环市西苑、富力君湖华庭、荔港南湾、世纪广场、逸翠湾等,本月的人气和成交量较上月均有明显增加。其余各区的二手网签升幅也较大,白云、番禺、花都等外围及近郊区域均上升了两到三成。 对此,合富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龙斌表示,二手楼市快速升温,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政策利好叠加。在“330”、“930”、央行多次双降、二胎等政策红利、土地热拍等因素的持续刺激下,买家入市意愿增强,交投增加。二是中心区新货不足,价格高企。据合富辉煌(中国)市场研究中心数据,2015年1-11月广州中心六区的新增一手新货量较2014年减少了一到两成,其占比不足三成。价格方面,中心区难觅3万元/平方米以下的单位。 大户型需求增多 11月,120平方米以上中大户型的占比接近两成五,较以往的两成左右有所增加。一方面受“二孩”政策影响,大户型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中心区新货不多,且价格基本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而二手市场可选的盘源丰富多样,较优质物业的价格基本集中2.5万-3万元/平方米之间,因而部分换房客回流二手市场。此外,在广州限购的大背景下,不少买家追求“一步到位”,90平方米以上的3房和120平方米以上的4房日渐受到市场追捧。 据了解,目前大户型买家的心态较微妙:一方面看楼、约谈的积极性增加,入市意愿较明显;另一方面却试探性还价,个别买家的还价幅度高达10%以上,主要是因为物业的总价较高,部分买家希望以更“笋”的价格入市。 尽管买家希望还价,但是业主心态总体强硬,让价空间不大,部分甚至小幅升价,买卖双方拉锯博弈的态势加剧。据合富指数监测,11月业主的平均让价空间仅为6.9%,较9、10月份的8%左右明显收窄。据统计数据,11月让价空间最大的物业为100万以下以及100-150万的住宅,分别为9.2%和8.6%,这部分物业多为素质不高的单体楼或散盘。让价空间最小的为200-300万住宅,仅为5.6%,较10月的6.9%有所缩窄,这部分单位为目前的市场主流需求,业主的议价空间有限。议价空间收窄幅度最明显的300万以上住宅,主要受120平方米以上中大户型需求增加有关。此外,100-150万以及150-200万住宅的议价空间略有增大,这部分物业多为综合素质和地段一般的两房或小三房,处于“不上不下的夹心层”,因此较为尴尬。 二手楼价涨速略有加快 由区域看,涨幅最大的是天河区和越秀区,核心地段的二手楼价率先启动。 具体板块看,天河区各板块普遍有不同幅度上涨,其中最核心的地段涨幅最大,如天河北、体育中心板块,涨幅均在1%以上;其次是次核心的板块,如天河公园和东圃-车陂板块等,涨幅在0.3%-0.8%之间。 除天河区外,本月二手楼价涨幅较大的板块还有:原东山片区、海珠区的工业大道北板块以及番禺的华南板块。总的来说,核心板块的二手楼价率先启动,上涨速度有所加快。此外,受市桥地王影响,沉寂多年的市桥二手楼价也有小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