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周末 “3·15”前夕,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河南省汝州市,经过多天的采访发现,在以前收拆报废车辆、非法拼装整车的基础上,现在,这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12年开始,陆续出现了5家企业,公开非法生产制造挂车。这些企业除了有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以外,对开办合法挂车生产企业所必备的其他手续一概没有——没有合法用地手续,没有生产企业许可证,没有环评手续,没有规划许可手续。 为了能让这些非法制造出来的挂车顺利登记上牌照,这些企业以每张数百元的价格从外地正规企业手里购买产品合格证。对这些违法现象的存在,当地质监、工商、土地、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睁只眼闭只眼。 生产挂车都无许可证 上文提到的这5家企业是:河南豪骏专用车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骏公司)、河南昊搏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搏公司)、汝州市增强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增强公司)、河南骏达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达公司)、汝州市华科神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科公司)。 出汝州市城区往西,沿着238省道,从八一加油站到春店村路口,十里长街的两边,密布着难以计数的汽车修理厂、车厢加工厂,以及没有挂牌的车辆销售和废旧车辆拆卸厂。前述5家生产挂车的企业就坐落在其中。 3月3日,记者以准备订购百余辆长13米、宽2.5米、高1.8米的挂车为名,进入这5家企业暗访。每家企业的接待人员都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企业的情况,许诺价格优惠,并领着记者参观。 法治周末记者看到,这些占地十几亩、几十亩不等的企业的厂区内摆放着少则一二十辆、多则四五十辆的已经成品的挂车和已经焊接生产出的车厢,在生产厂房里,都有工人忙碌着,有的在电焊、有的在切割、有的在给已经焊接好的车厢喷漆。 记者发现,这5家企业没有一家具备对挂车是否合格进行检测的设备。 然而,这些制造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的企业,其生产能力却不低。对记者报出的100辆挂车的订单,有的企业承诺30天交货,有的答应20天交货。 华科公司在其彩色宣传册中这样介绍公司的业务:本公司专业生产销售半挂车、仓栅式运输车、厢式运输车、低平板运输车、集装箱运输车、自卸车、罐式车等专业用车及改装车辆。然而,记者从华科公司的营业执照上发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挂车的生产制造。 华科公司的老板李金江这样告诉记者,他们这5家厂子没有一家有挂车生产许可证的。 3月4日,记者从汝州市工商局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查询却得知,骏达公司、豪骏公司、昊搏公司、增强公司的经营范围中都含有挂车的生产制造。 汝州市工商局注册科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企业生产挂车应该属于后置审批,前置审批大部分变成后置审批后,如果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中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须经有关部门后置审批的,由企业另行办理审批,未经批准不得经营。 工信部2009年6月18日发布、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从事境内使用的专用汽车和挂车产品(以下简称专用车产品)生产的企业及其生产的专用车产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行政许可。 但记者在工信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没有检索到这5家企业的名字。 3月4日,汝州市质监局办公室主任王爱庆向记者介绍说,他通过向局里有关部门了解,这5家企业都没有生产许可证。 3月6日,王爱庆又告诉记者:“记者的情况反映后,局里十分重视,于3月5日上午就派出执法人员前往5家企业进行检查。” 王爱庆提供给记者的5份《现场检查笔录》进一步证实了这5家企业没有许可证。笔录显示,执法人员在对这5家企业检查时发现,这5家企业的车间都正在生产汽车挂车,库存有成品挂车4辆、5辆、6辆不等。这5家企业都不能提供出生产挂车的强制性认证证书。针对这5家企业无证生产汽车挂车的行为,执法人员决定对库存的车辆予以封存,要求5家企业停止无证生产的行为,待进一步调查后再做处理。 从正规企业购买合格证 既然国家要求生产挂车的企业必须办理生产许可证,那么,这5家企业为什么不去办理呢? 一家企业的接待人员对记者说,要办理生产许可证,需要经过市工信局、省工信局层层报批到工信部,至少长达两三年时间,花费巨大,但最后不一定能办下来。 当地一位知情人向记者透露,这些企业不是不想办许可证,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办。“这几家企业都没有合法用地手续,没有规划手续,没有经过环评,光非法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这一项,这些企业就是非法企业,你说谁敢给他们核发生产许可证?”这位知情人说。 城乡规划法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的镇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汝州市规划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3月4日明确告诉记者,规划局没有查到这5家企业的相关规划许可手续。 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当地多位村民对记者说,这5家企业占用的都是基本农田。记者发现,这5家企业的围墙外都是耕地,上面的麦苗绿油油的。 在华科公司厂区里,记者还看到了一块四五亩的小麦地。 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坦承,他的企业占用的就是基本农田,想扩建厂房,还没有得到批准。 还有一位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企业占用的耕地,是以每亩每年1500元的价格从老百姓(40.660, -0.71, -1.72%)手里租赁来的。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必须经过环评,环评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不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那么,这5家早已经开始生产制造挂车的企业,是否有合法的环评手续呢? 3月4日,负责5家企业所在地环保工作的汝州市环保局一中队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答复记者,这5家企业都没有办过环评手续。 根据国家机动车登记相关规定,挂车登记上牌照,必须提交该挂车的出厂合格证明,即该挂车的生产厂家出具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 没有生产企业许可证、没有环评手续、没有规划许可手续又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这5家企业,自然没有自己厂家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那么,这5家企业是如何解决自家生产挂车的《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这一关键问题的呢? 暗访时,这5家企业的接待人员都向记者表示,只要花几百元钱就可以从外地正规厂家买到合格证。 “从别的厂家买的合格证能用吗?”见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家企业的老板对记者说:“如果不能用,我们生产出的挂车怎么能卖得出去?” 这位老板向记者解释说,只要提供的合格证是合法的,上车牌就没有问题,“合格证是哪家厂子的,就表明挂车是哪家厂子生产的。我们企业提供的只是销售发票,根本看不出是我们生产的。”一位老板这么说。 职能部门睁一眼闭一眼 跟非法生产挂车企业所相关的环保、土地、工商、质监等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对这些非法企业是个什么态度?日常又是如何监管的呢? 环保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都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汝州市环保局一中队负责人对记者说,环保上对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 他向记者介绍说,办理环评有两个前置:第一,必须有发改委的备案;第二,必须符合土地和规划的要求。前置条件达到了,才能受理它的环评,前置达不到,它连环评的资格都没有。 这位负责人认为,这些企业属于机械加工这一块,对外污染很少,没有啥污染。 记者告诉他,这些企业有喷漆,气味刺鼻,风一吹,漆都飘出好远,有家企业里十几米高的树都被喷漆染红了。 听闻记者这样介绍,这位负责人表示:“如果有喷漆、有污染,还真的要去看看。” 记者提出请他下午一起去现场看看,但被他推辞。他说“人手不够”。 这位负责人认为,环保部门不是责任主体,工商部门应该是责任主体。他认为记者应该找工商部门,“汽车改装属于违法,工商部门没有取缔它,环保部门对本来就违法的企业没法现场记录、处罚。所以环保部门就没有去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擅自生产、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型的,没收非法生产、销售的机动车成品及配件,可以并处非法产品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有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没有营业执照的,予以查封。 记者来到汝州市工商局,注册科的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过去是前置审批,没有经过审批,工商部门就不会给办证,现在大部分都改成后置审批了,像生产挂车改成了后置审批,如果工商部门给办证后,企业没有取得相关经营项目的审批许可,就不允许它经营。 如果企业经营了应该取得许可却没有取得许可的项目,该如何处理呢? 汝州市工商局投诉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咨询时解释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经营了哪家部门负责审批的项目,就由哪家部门负责查处。 土地管理法规定,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5家非法企业占用上百亩土地,有没有合法占用手续?占用的上百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途是农用地、建设用地还是未利用地?是不是耕地、是不是基本农田?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找到汝州市国土局,从耕保科、利用科、地籍科,再到监察大队,他们不是告诉记者领导不在,就是对记者说“不清楚”,或是让记者找别的科室,就是没有人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 记者敲门进入汝州市国土局局长何学国的办公室,何局长让记者出门稍等。记者在何学国局长办公室门口等了半个来小时,眼看着几拨人进出,也没有被“召见”。 何学国办公室隔壁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把记者喊进办公室,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告诉记者要采访土地局,需到市委宣传部办理相关手续。 在汝州市国土局里,记者什么问题也没有了解到。 3月6日,记者接到线报称,汝州市质监局的执法人员3月5日现场执法时表示:“他们只是简单地封几样东西,企业该干干、该卖卖。” 3月7日,记者又接到线报,已被汝州市质监局执法人员要求停止无证生产的这5家企业还在继续生产,并没有停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汝州市当地相关职能部门能够严格执法,非法生产挂车的这5家企业也不至于这几年一直存在,他们为什么要对企业的非法生产视而不见、网开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