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25新政过后,上海楼市出现了降温现象,而在新政后的一个月楼市也开始更加健康。
根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3月25日-4月24日,上海一、二手住房成交面积分别为120万平方米和210万平方米,较2月25日-3月24日成交面积分别减少43%和58%;成交均价分别为32406元/平方米和26814元/平方米,较2月25日-3月24日成交均价分别下降4.8%和0.4%。
同时,网上可售面积增加。截至4月24日,新建商品住房网上可售面积从新政实施时(3月25日)的816万平方米增加到899万平方米。近两周,一、二手住房每日成交面积分别为3万平方米左右和6万平方米左右,日均交易量又恢复到以前年度的平均水平。
上海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325新政后,上海房地产市场非理性过热的情绪得到扭转,预期趋于平稳。社会舆论普遍认为新政有利于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有利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购房人从急于入市抢房,变为从容选房,或持币观望。开发商前段时间普遍存在的“惜售涨价”心态发生变化,推盘较为积极,推盘价格较为稳定,相当部分的新开楼盘客流减少30%-50%,房地产中介门店客流量减少30%以上。
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同时提到,今年2月份,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此次《若干意见》重申,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提高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比例。2016年,上海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为800公顷,较2015年住房用地供应量739公顷增加61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450公顷,较2015年实际供应量289公顷增加161公顷。
“之前楼板价过高的根源就是土地供应有限,如果可以有更多的土地供应,可以更好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住建委下一步还将有三方面举措。
一是建立存量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市住建委去年在松江开展了存量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试点,今年上半年再选取闵行、黄浦、杨浦等5个区继续试点,同时,正在会同市金融办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年内将出台本市存量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的管理办法,在上海市全面推行。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获悉,目前很多房产中介也有资金监管服务。由于现在二手房的交易流程信息全部掌握在中介手里,交易资金又由他们监管,什么时候付首付,什么时候办理贷款,什么时候交尾款,正式办过户,全由房产中介掌握,因此容易出现挪用资金的风险。
上海这个政策无疑可以使得购房者有更多的渠道去保障自己的资金安全。
第二个举措是完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管理。上海市实施存量房经纪合同和交易合同网上签约制度,下一步,将完善制度,强化签约管理。对违法违规的,将取消有关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人员的签约资格。
事实上,在国外这种相应的备案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由于国外的监管体系比较严格,虚假房源基本很少。美国、澳洲这些成熟的市场有严格的规范和机制,房产经纪一旦被发现刊登虚假房源,或有任何欺骗性行为,将会面临吊销牌照的可能和其他严厉的惩罚。”居外网中国区总经理葛奕婕告诉记者。
最后,上海住建委还将加强房地产金融服务领域的监管。近期,市金融办已正式出台《关于规范本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开展涉及房产贷款相关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开展“首付贷”及相关业务。同时要求各区(县)主管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小贷、融资担保公司参与房产贷款相关业务的专项监管,加强监测分析和专项检查。
对于地产中介参与到金融业务,在中国的几大城市已经相继被暂停,而后续如何进一步查处和杜绝,将是规范行业的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