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季度经济出现的“小阳春”逐渐褪色,作为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铜价也重新测试35000点的支撑。后市铜市场面临三个考验:一是宏观环境走弱,“供给侧改革”带来的阵痛难以避免,经济增长呈现L型;二是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加码,流动性对铜价边际利好减弱;三是淡季即将来临,需求季节性走弱不可不防;四是海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因此接下来三个月,铜价大概率出现跌势。 从铜精矿加工费来看,目前国内铜冶炼企业大多数都是盈利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CFI中国30%铜精矿加工费为90-95美元/吨,较2月份的80-85美元/吨明显回升,这意味着铜精矿供应充足。 需求层面明显走弱。一方面,保税区铜库存在5月份攀升至63万吨以上,这显示国内需求不足,导致保税区铜报关不积极;另一方面,作为衡量中国进口精炼铜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洋山铜溢价已经从年初的95-105美元/吨的高位下降至5月24日的40-50美元/吨的历史低水平附近。统计发现,洋山铜溢价与国内铜价呈现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指标还包括空调行业库存积压,销售不畅问题导致铜管加工企业开工率明显下降,以及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和变电设备容量同比负增长。 因此,宏观环境重新走弱,供需基本面中因矿商和冶炼企业产出增加而供应压力增加,季节性淡季则引发需求进一步走弱,这都凸显出铜价面临多重的下行压力。 从全国市场来看,上周全国35个主要市场螺纹钢库存量为442.1万吨,减少9.2万吨,降幅为2.04%;线材库存量为106.4万吨,增加2.8万吨,增幅为2.7%。而从全国线材、螺纹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五大品种库存总量来看,全国综合库存总量为950.2万吨,较上周五减少7.5万吨,降幅为0.78%。 业内人士表示,全国钢材市场库存在此前连续三周出现回升之后,上周再次转入下降态势。目前的全国钢材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26.53%。虽然华东地区接连的阴雨天气对钢材采购形成压制,但下半周随着钢价止跌企稳,全国地区成交情况有所好转。钢厂复产之后短期市场供应压力难减,后期社会库存走势关键在于下游需求的强弱。 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综合库存监测数据显示,5月27日沪市螺纹钢库存总量为27.95万吨,较前周末减少0.52万吨,沪市建筑钢材库存总规模为44.6万吨,较前一周末减少0.39万吨。 专家表示,5月份国内钢价出现单月跌幅近千元的罕见暴跌走势,多数钢铁企业已由盈利再度转为亏损,市场风险逐步释放,钢价继续下跌空间有限。但考虑到当前钢厂产量依然维持高位,而终端需求逐步转淡,市场整体弱势格局依然难改。预计在经历前期暴跌后,短期国内钢价将转入小幅盘整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