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上海汽车集团与奥迪汽车的合作之"变"

发表日期:2016-11-28 10:48:43 兰格钢铁

奥迪在与一汽-大众牵手多年之后,近期欲与上汽再结缘,成立上汽奥迪销售公司。 此举虽然不违反“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整车项目的合作伙伴不得超过2家”这一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却未能顺利推进,记者近日获悉主要原因是奥迪现有的经销商不满,合力抵抗奥迪与上汽合作。 二次选择 今年10月底,有奥迪经销商透露,奥迪计划在中国建立第二家合资公司。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奥迪还拥有一个在华合资的名额,在此背景下,奥迪与上汽开始了合作的探讨。考虑到今年10月国家新增了政策规定——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可能仿照斯柯达,即由上海大众进行代工生产,上汽与奥迪成立合资销售公司。 尽管关于奥迪合资的消息热议如沸,但是作为事件的核心三方奥迪、上汽和一汽-大众都未在第一时间出面回应。 直到11月14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11月11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公司在德国狼堡签署《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奥迪品牌产品,销售奥迪品牌进口汽车,并提供相关移动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 上汽集团方面表示,将就在双方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和德国大众各持有该公司50%的股权)引进奥迪品牌产品进行制造,销售,并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移动出行服务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深化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作。 这一官方公告明确了奥迪与上汽的合作计划。 合力抵抗 一汽-大众奥迪还未做表态,现有的奥迪经销商们却已经坐不住了,他们担心奥迪在拥有了第二家合资公司后,会将资源向上汽奥迪倾斜。 11月12日,一些奥迪经销商通过经销商联会向奥迪中国发出公开质问:是否计划与上汽大众成立合资销售公司?新的销售公司的销售渠道如何建立?将如何平衡现有奥迪经销商和上汽奥迪经销商的权益? 11月17日,大众集团CEO海兹曼首次公开回应奥迪与上汽的合作,他表示在奥迪启动与上汽的谈判之前,已经向一汽“吹风”,告知了相关信息。海兹曼称,推进奥迪与上汽合作的重要理由是基于对豪华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判断,这一合作有助于奥迪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更有作为。他还强调,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对一汽、一汽-大众没有丝毫的损害。 这一说法令现有的奥迪经销商们感到愤怒。奥迪经销商与奥迪中国方面于11月21日在佛山进行了约谈,此次奥迪经销商投资人代表提出,12月1日前,奥迪对于如何保障现有奥迪经销商权益需作出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答复,否则,现有奥迪经销商将停止从厂家提车。而一旦经销商不提车,不但会影响奥迪2016年的销量,还将影响奥迪在华的品牌形象。 此外,一位经销商称,由于近两年奥迪大量扩建销售网点,导致现有经销商大面积亏损,奥迪方面应该赔偿经销商的损失。 利字当前 目前奥迪中国的合资公司仅有一汽-大众一家,而且在该合资公司中仅占10%的股份(一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各占60%和30%),作为合资公司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奥迪在这家合资公司中却不能分得最大的利润,多年来奥迪试图突破股比限制。 但提升股比在母公司大众集团遭遇“排放门”后,因资金紧缺而被暂时搁置。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建立一家自己拥有更多的股份的合资公司,是奥迪在现阶段找到的突破方法。 但是,现有奥迪经销商认为奥迪此举将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大家都认为卖奥迪很赚钱,但其实现在奥迪4S店越开越多,经销商很难赚钱,新开业的4S店没有大量的售后收入支撑,肯定是赔钱的。”北京地区一家奥迪经销商表示,奥迪与上汽合作之后,增加了竞争对手,将给现有奥迪经销商的盈利状况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因此,现有奥迪经销商在与奥迪中国方面进行谈判时提出,要求补偿2016年经营亏损。经销商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补偿数字,但据其估算规模至少在百亿人民币以上。 奥迪与上汽结成新欢前,还需解决与旧爱的矛盾。

相关阅读
增速面临腰斩 上汽大通如何突围[11-23]
奥迪上汽达成合作 或在华生产电动汽车[11-15]
合资车企10月销量排行:"上汽合资"包揽前三[11-14]
“上汽奥迪”背后:中国市场红线不可破[11-10]
上汽前三季净利占车企"半壁江山"[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