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 聪明投资者 年末了,都在盘点投资界业绩,骂王亚伟水平平庸的人还有不少。但是,莎士比亚说,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不妨拿华夏基金系明星私募业绩比比。 除了千合资本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出身华夏基金公司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还有这几位:远策投资的掌门人张益驰、鸿道投资总经理孙建冬和尚雅投资老大石波。 必须还是先说王亚伟。很多人都在帮王亚伟计算,说他今年产品又亏钱了。呵呵~~~ 不管有多少质疑声,作为报道基金业十多年、跟踪观察王亚伟十多年的基金记者,小雅还是愿意相信王亚伟的高智商和高情商。 现年45岁的王亚伟曾经是中国最牛基金经理,在2007年大牛市、2008年大熊市和2009年反弹市场中,连续排名冠亚军或前列,创造了公募基金不可复制的神话。 2012年5月,王亚伟离职公募公司华夏基金,创办私募公司千合资本,并于当年12月份成立第一个阳光私募产品昀沣证券基金。关于王亚伟到私募之后不行了的声音,一直不断。 来看看王亚伟今年的成绩单。王亚伟可查的15个产品今年都是红色的,最好的两个产品今年的业绩超过16%。这肯定不算拔尖,但是,真的很不错了,那些业绩好到奇葩的私募,过些时间“聪明投资者”来说说它们的夸张。 嗯,这些产品的业绩时间大多落在今年11月18日,这不是“聪明投资者”故意放水,少了最近一个月的统计,实在只能查到截至上个月18号的数据。 以年化收益来看,王亚伟转战私募之后,2012年12月27成立的第一个产品昀沣证券,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50.06%,年化收益率26.52%,远高于期间多头私募平均年化15.02%的水平。 具体就不仔细分析了。“聪明投资者”在10月20日有过相对比较详细的分析,因为时间间隔不长,差异不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看下原文。(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今年收益逾10%,减持三聚环保(49.920, 0.93, 1.90%)) 总之一句话,如果王亚伟的产品门槛不是那么高,购买渠道够通畅,小雅变身富人,王亚伟一定是小雅最愿意选择的优秀投资管理人之一。 孙建冬:有些不适应,业绩有些悲伤 孙建冬被称为华夏基金公司中知名度仅次于王亚伟的二号投资人物。 他在2004年7月加入华夏基金公司,之前在银河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华鑫证券、嘉实基金公司和华夏证券呆过。 2005年6月,孙建冬担任华夏红利基金经理,2008年1月兼任华夏复兴基金经理。在他的任期内,华夏红利总回报超过500%。华夏复兴基金基金经理的净值增长率是29.87%,同期大盘下跌了30.676%。 截至2009年12月31日,这两只基金合计规模是318.41亿元。作为两只巨无霸基金的掌管着,大资金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都很大,孙建冬的业绩让基金业惊叹。 2010年2月,孙建冬离开华夏基金公司,并于同年3月成立北京鸿道投资公司,现任北京鸿道投资总经理、投资总监。 说起来,孙建冬到私募已经超过6年半了。先来看鸿道投资今年的成绩单: 这张图片是按照今年收益率从低到高来排序的。这么做,不是为了看笑话,而是想说,一个人的投资业绩,不能只看一两个产品的好成绩,而是要看全部产品的情况,以及业绩最差的产品情况。 就好比淘宝,看评价的时候,最好看看中评和差评的情况,再做决定。 嗯,今年的业绩不太像样,对吧?不赚钱就罢了,一溜串地跌了25%以上。 看看近两年的情况,正好一个牛熊周期,多少能反映些问题。 这次是按照最好的成绩来的,近两年业绩最好的产品也只赚了6.6%(仅以可查询的数据分析)。 从两年来看,鸿道投资还有很多产品还是亏损的,依然亏了还不少。 嗯,我们学着爱时间的玫瑰,再把时间拉长,看看鸿道投资成立以来的业绩,如下表: 按照可查的信息,鸿道投资自成立以来,旗下产品中累计收益最高的是2012年4月23日成立的鸿道成长组合基金,累计收益率是85.05%。 这只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16.46%,最高回撤率高达46.43%。 从回撤率来看,孙建冬从公募到私募的不适应还表现地挺明显的,在公募基金期间,他历经牛熊,大资金照样赚大钱。 然而,到了私募,小资金反而玩不转了。 一些本来积累了收益安全垫的产品还好,大不了把之前的收益率回吐了。然而,看下图,这些去年股市最疯狂时候发行的产品,跌成这样了还怎么操作呢?可怜的孙建冬! 综上,孙建冬到私募之后,表现了很明显的不适应,尤其是在这轮股灾中,损失惨重。 我们可以善良地想,这是一场不正常的风暴和股灾,谁也没想到。但是,一个基金经理的好坏和经验差别,不就是考验在极端情况下回防能力和反应能力吗? 莎士比亚说,为失策找理由,反而使该失策更明显。这样说有点儿残酷,但这么大的损失,投资者的血汗钱,真的让人有些悲伤。 石波:净值大回撤,游走在6毛钱的痛苦 看完孙建冬的成绩单还没恢复过来,转眼又看到了石波的成绩。倒抽一口气,真是难兄难弟啊。 石波曾任君安证券投资银行部上海总部副总经理;1999年加入华夏基金,任投资副总监、投票投资部执行副总经理,基金兴科、基金兴华、华夏回报、华夏回报二号基金经理,是中国公募基金业的第一代基金经理。 2007年8月,石波结束了自己多年的公募基金经理的生涯,成立上海尚雅投资管理公司,转战私募基金。他是华夏基金公司四大明帅中最早“下海”的。 他和孙建冬一样,今年的业绩有点惨。也许,应该说比孙建冬还惨。嗯,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这话还是莎翁说的。 尚雅12期今年的收益率是-33.39%,从2010年5月28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4.06%。 在可查询的数据里面,尚雅成立9年以来,累计收益最好的产品是2009年6月12日成立的尚雅6期,累计收益率是110.99%。 老实说,也就这只产品的业绩可圈可点,其他还真的挺一般的。 还有几个实在不怎么样的,在6毛钱的痛苦线上挣扎。 业绩不好看的的尚雅尊享系列,生不逢时,又是在接近本轮牛市最疯狂的时候成立的,回撤率非一般地高。 最大回撤率47.53!控制回撤率似乎是资本市场永不停歇的话题。公募基金还有底仓作理由,私募真的是在裸奔。 价值投资者当然可以高仓位,但是组合应该有一定的防守性啊。有些事,知易行难,但也并非不可能。 话说,上证指数从5100点跌下来,贵州茅台(322.360, -2.84, -0.87%)、美的电器这些股票还是涨的。 小雅看了很多投资者管理人,一个困惑是:投资管理人不管有多爱高成长股,是否都应该自己的组合里构建足够的安全垫,无论遇到多么极端的情况,都能守住相对底线? 好吧,把钱管理好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投资者把钱托付出来,本就是非常困难的事,财富管理,责任重大! 张益驰:7年私募路,不太叫好 2002年加盟华夏基金。2004年9月至2007年2月,张益驰管理封闭式基金兴科和兴华。2006年基金兴华在大型封闭式基金(共27只)中排名第二。 2006年11月至2009年7月,独立管理运作当时业内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华夏优势增长。期间华夏优势增长规模维持在170亿左右,华夏优势增长在143只仓位下限为60%的股票型基金中2年期总回报率排名第一(理柏排行榜,截止2009年7月6日)。 张益驰是华夏基金投研团队最核心的成员之一,他同时担任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投资执行副总监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2009年8月,张益驰创立阳光私募公司远策投资。 话说,张益驰掌舵的远策投资旗下所有可查的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全部为负数。 同样的,这张图片也是按照今年收益率从低到高来排序的。 一年不作数,再看看两年的情况。 下图是按照从高到低的收益率排序的,从可查的数据来看,今两年业绩最好的远策6期,两年收益率是36.52%,但最大回撤比收益更高,是36.83%。 这样的成绩,不能说很差,但肯定不算好。 嗯,单说两年,也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把时间跨度拉成到远策公司成立以来的情况。 以2009年9月29日成立的远策1期为例,截至12月16日的累计收益率为85.2%,年化收益率是8.91%,而朝阳永续统计的多头阳光私募平均年化收益率是7.4%。 从回撤率来看,远策1期成立以来最大的回撤率是29.42%,而多头阳光私募平均的最大回撤率是24.19%。 58.86%,年化收益率是6.62%,最大回撤率高达29.42%。 为了年化6.62%的收益率,要承受最多高达超过29%的回撤,这样的产品敢不敢买?实话实说,换了小雅,觉得不太合算。 这么说有点儿不厚道,小雅也明白赚钱不易,基金经理不易,但对比产品的风险回报情况,如果叫好有点不太真实。 好了,看完华夏基金系四大帅的成绩单,心情有些沉重。回过头来说,即使到了私募,王亚伟和其他基金经理的水准,还是高下立现。 小雅想说,他们都是经历过几轮牛熊、由相对规范的公募基金走出来的基金经理,相比较江湖里鱼龙混杂的参与者,虽然业绩不怎么好看,但肯定不算差。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但愿,去年和今年的市场教训真的对所有投资者有价值,明年的市场环境能对投资者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