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开始研制,历经近十年的国产大飞机C919终迎首飞时刻。据中国商飞5月3日发布消息,国产大型客机C919将于今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如天气条件不具备则顺延)。 已有订单570架 尽管刚开始首飞,C919成绩已十分抢眼,据中国商飞公司表示,截至2016年11月底,C919大飞机已经斩获包括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6.580, 0.01, 0.15%)、南方航空(7.930, 0.13, 1.67%)等在内的23家国内外用户的570架订单,为我国航空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从未来航空产业市场空间来看,按照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新客机需求将高达3.7万架,仅中国市场需求便超过6000架,未来或将开启万亿元规模市场。 而航空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2016年以来,国务院、发改委等先后公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要政策,已将航空产业列入未来中长期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美国,出口一架波音747客机,可以弥补进口12000辆小汽车造成的贸易逆差。可以说,发展大飞机项目对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政策与需求的双刺激,有望推动航空产业链迎来爆发期。 两细分领域最受益 在C919大飞机整个产业链中,机体结构及相关原材料产业将最为受益。国信证券(13.320, -0.19, -1.41%)表示,在C919产业链中,机体结构、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内装饰、起落架等六大领域价值占比分别约为38%、27%、14%、11%、6%、4%;细分领域机体结构市场规模最高,到2035年将达到270亿美元至360亿美元,而发动机领域市场规模居第二,到2035年将达到192亿美元至256亿美元,机体结构在整个飞机中的成本占比较高,可关注相关上市公司,洪都航空(20.300, 0.31, 1.55%)(C919前机身、中后机身的惟一供应商,工作量占机身制造的25%)、中航飞机(22.890, -0.21, -0.91%)(国产C919大型客机主要机体结构供应商和起落架系统供应商)等。 海通证券(14.280, -0.26, -1.79%)则表示,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分别达到8.8%和12%,“机壳”中铝合金材料约占材料总重量的70%。受益个股推荐宝钛股份(22.660, -0.29, -1.26%)。 从其他细分领域来看,《证券日报》梳理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现,航发控制(23.000, 0.02, 0.09%)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为发动机领域龙头公司;中航机电(16.540, -0.13, -0.78%)为航空机电系统龙头公司;航电系统龙头公司主要为中航电子(18.130, -0.06, -0.33%);产业链其他相关上市公司还包括:成飞集成(28.650, 1.34, 4.91%)、博云新材(14.160, -0.44, -3.01%)、钢研高纳(17.800, -0.01, -0.06%)等。 险资加大布局力度 在大飞机产业未来发展一片向好的背景下,市场敏锐度较高的险资也加大了产业链布局。《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57.440, 0.39, 0.68%)数据统计显示,在27家大飞机相关公司中,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险资共计现身在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其中新进中航飞机、航天动力(18.360, -0.24, -1.29%)和宝钛股份等3家公司股票,新进持股数量分别为:2296.21万股、449.99万股和205.12万股;增持钢研高纳74.84万股,增持后累计持股数量为278.50万股。 除险资外,社保基金对大飞机概念股也较为青睐,截至一季度末,共计持有8只大飞机概念股,新进宝钛股份,新进股份数量为203.59万股;增持航天动力,增持后总持股数量为2230.98万股;持有中航光电(36.680, -0.51, -1.37%)、航天长峰(21.840, -0.83, -3.66%)、钢研高纳和中航重机(16.360, -0.28, -1.68%)等4只个股数量较上期不变,分别为:1168.43万股、700.00万股、494.96万股和492.52万股。 综合来看,险资、社保两大机构一季度持有中航飞机、钢研高纳、宝钛股份、航天动力、中航光电、航天长峰、中航重机、中国卫星(29.780, -0.11, -0.37%)、中直股份(44.040, -1.98, -4.30%)等9只大飞机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