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铁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之间的界线其实是在缩小。 我的初中同学几乎都是蓝领,现在大部分都供职于江浙的三四线城市生产制造的一线。早些年他们羡慕我们这些去往一线城市充当白领的同学,现如今我倒开始羡慕起他们来了。他们会讲一些制造业的新技术,我一直以为这些新技术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被采用的,结果却发现这些技术就在我们的三四线城市的厂房和车间里。 有次我们一起聊到了3D打印技术,同桌的一个同学在一个模具零部件厂里工作,随口说了一句这个技术他们厂里就有,当时我蛮吃惊的,因为一个四线城市的私企,从只有十几个人一个车间发展出来的一个小工厂,已经具备了这么先进的技术。 我就只觉得自己已经落伍了,刹那间被秒杀。 我赶紧查阅了一下3D打印。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 这项技术诞生于1986年的美国,而这两年才开始被我们熟悉,是因为3D打印技术联合机器人技术正在带来生产制造的革命。 于是我们开始说机器人,大家都在说以后机器人用于工作岗位,那人都去干什么呢?陷入一阵迷茫后,我又开始说现在比较时髦的机器人餐厅,结果他们说你今天吃饭的这间餐厅就有,瞬间又被秒杀。 他们也很关注国内一些大厂家的流水线型的生产制造,认为那些都是生产制造业的方向。 那一瞬间我开始困惑,他们在生产的一线,接触到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在一线城市却并没有接触到,一线,四线,到底哪里更先进?在生产制造方面,显然是四线城市更具有活力。一线城市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在一线城市遭遇各种城市病的时候,我却隐约看到三四线城市的活力。 随着高铁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城市之间的界线其实是在缩小。城际铁路,一小时工作生活圈,都会将一线以及一线周边的二三四线城市融合在一起,三四线城市也在积极推进创业产业园区建设,其中不乏很多知名的互联网电商物流企业进入,生产,制造,电商,物流,几乎能看到一个完美的产业链。 一个同学已经从管理岗位转型到销售岗位,他说现在厂家很多,根本不愁生产,愁的是销售,只要有销路,立刻就可以生产。另一个从事技术的同学也转型到了销售岗位,日常工作就是全国各地跑拿订单。 表哥前十年一直在做销售行业,因为已经积累起了销售渠道,现在自己去开工厂做产品去了,他让女儿报考了外语专业,他说他现在最需要一个会小语种的人帮他做外贸生意。 三四线城市强大的制造业需要强劲的销售出口。而“一带一路”的推进也是契合了制造业生产与销售的需要,中国的互联网支付,高铁技术,也将让“一带一路”下的国际贸易变得更为方便。 在以制造业显胜的三四线城市已经开始展露锋芒的时候,一线城市有必要思考,在新的商业前景面前,定位在哪里?创新点又在哪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不被时代落下。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