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存款难拉,结构性存款较之最受欢迎。 10月17日,央行上海总部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地区前三季度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27.59亿元,同比少增1934.51亿元,其中9月份减少1024.69亿元,同比多减864.92亿元。 分部门来看,非金融部门人民币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尤其乏力。 前者前三季度增加2890.53亿元,同比少增3422.86亿元;其中,9月末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1.7%,增速同比较上年末分别回落7.4个和8.9个百分点。 企业存款中,结构性存款增加较多,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呈少增和下降走势;个人存款中,主要是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增加,前三季度个人大额存单增加408.86亿元,同比少增51.71亿元,较同期企业大额存单多增253.48亿元。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运用利率、汇率产品与传统的存款业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存款,收益可能较高,100%保本金。 不仅是上海地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从某华南地区银行人士处了解到,今年该行跨行合作发行的结构化存款产品也收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由于其不直接受存款利率的监管指导,也较为容易“上量”。 另外,前三季度,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则继续减少3014.49亿元,但同比少减2370.31亿元。存款跌幅放缓同时,境外同业存款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