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虽然大盘指数没有上涨太多,但是一部分价值蓝筹股却好像经历了一场牛市,甚至纷纷创出历史新高,而在这些牛股的身后几乎都能看到大量的境外资金。 面对一只只都在高位的蓝筹股,2018年还能买吗?这成了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跟着境外资金“吃肉喝汤”的策略在新的一年是否还会继续有效? 境外资金打出漂亮仗 以往的A股市场,炒作概念、炒新炒小似乎才是股市高手的宿命,而境外资金的价值投资往往被人嗤之以鼻,2017年,情况发生了变化。 2017年(截至12月20日收盘),境外资金通过沪深港通累计净流入A股2232亿元人民币。境外资金在买股上有一定的策略,一方面是2017年买入深圳A股多于上海A股,另一方面主要买入各个行业的龙头绩优股。 由于深股通是2016年12月才正式开通,所以深股通开通以来绝大多数时间的交易都在2017年。 从深股通买入深圳A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前十名的分别是老板电器(48.130, -0.23, -0.48%)、海康威视(38.870, 0.27, 0.70%)、美的集团(56.640, 1.09, 1.96%)、格力电器(44.110, 0.37, 0.85%)、华测检测(4.500, 0.02, 0.45%)、云南白药(101.950, 0.29, 0.29%)、索菲亚(36.680, 0.09, 0.25%)、东阿阿胶(59.970, -0.04, -0.07%)、海能达(18.520, 0.63, 3.52%)和聚光科技(35.570, 0.00, 0.00%)。而看看这10只个股2017年的走势,如果一基金经理以这十只个股作为股票池,那么他应该会成为明星基金经理。在上述10只个股里,有8只在2017年大涨并创出了历史新高,境外资金在背后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再看上海A股,其实与深圳市场大同小异,境外资金买入较多的个股也都表现优异,特别是恒瑞医药(69.540, 0.12, 0.17%)、贵州茅台(711.000, -7.69, -1.07%)、福耀玻璃(29.100, 0.42, 1.46%)、宇通客车(23.870, -0.10, -0.42%)等。贵州茅台由于不断抬高A股第一高价股的价格,还备受市场争议,而它身后的境外资金也是扎堆在一起,在贵州茅台的前十大股东里,除了控股股东茅台酒厂集团外,第二大股东是沪股通境外资金,此外还有4家QFII基金。 面对境外资金的选股,香港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叶尚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股仍处于对境外资金开放的初期,相信境外资金总体上仍将以继续流入为主,但是估计会采取投石问路、精挑细选方式来逐步进入。目前参与A股的境外资金还是以机构为主,而机构选股倾向于稳健、研究企业业绩、以及以中长线投资为基础。” 蓝筹仍值得坚守 既然境外资金以机构为主,并且主要进行中长时间的投资,那么要想在短时间内发生投资的风格转换,那将是并不容易的事。虽然市场对2018年的风格有一定的争议,但是支持蓝筹仍然有足够的理由。 东吴证券(9.690, -0.03, -0.31%)推测2018年蓝筹仍是主线,小盘股只是波段性机会,蓝筹主线会蔓延至其他景气逐步复苏的行业,并提出了三大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蓝筹估值仍处合理区间。很长一段时间,蓝筹股处在估值折价的状态,尽管已经经过近两年的上涨,但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蓝筹估值仍处合理水平。 第二个理由是,产能周期开启驱动蓝筹盈利继续改善。关于本轮蓝筹风格的分析中,产能周期是相当关键但是被低估的驱动因素,内在逻辑在于,产能周期与大小企业盈利分化、市场流动性、金融监管等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都是影响市场风格的关键因素。随着本轮产能周期的开启,不同行业的蓝筹股盈利将相继步入复苏周期,而金融环境跟两年前比也已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个理由是,增量资金配置将天然偏好蓝筹。单从潜在入市资金偏好来看,2013年至2014年股市增量募集基金主要来源于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这批资金天然偏好小盘股,与之类似,2017年以来增量募集资金主要来源于蓝筹风格的基金经理,这批资金天然偏好蓝筹,这也将在2018年继续强化蓝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