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伊始,A股市场涨势如虹。新年的前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87%,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双双上涨逾2%。在大市回暖的背景下,多路活跃资金大举回流,着手布局春季行情。虽然资金来源不尽相同,但新增资金的进场路径基本一致,那便是继续买入大盘蓝筹股。 融资余额快速回升 受节前效应及资金成本影响,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出现大幅度下降。2018年1月2日,两市融资余额快速回升,单日增长33.95亿元至10251.53亿元,重新回到近一个月的高位。 从资金流向上看,新年首个交易日,有色金属行业成为融资资金买入首选,多家有色行业龙头公司获资金抱团买入。此外,保险、银行等多只金融股同样受到融资客青睐。 1月2日,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表现并不起眼,相较地产、水泥等领涨品种略显逊色。然而,有色金属行业单日融资净买入额却高达6.82亿元,高居所有行业首位,行业内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除了停牌的中国铝业(8.090, 0.00, 0.00%)外,其余全部获得融资净买入。 紫金矿业(4.630, 0.02, 0.43%)单日获融资净买入2.85亿元,个股融资余额增至21.29亿元,刷新2015年8月以来新高。在过去一周中,紫金矿业融资余额与股价同时出现剧烈波动,特别是在2017年12月28日,紫金矿业单日融资净买入额高达5.34亿元,同日股价被大单推升至涨停,显示近期有部分杠杆资金正加速流入该股。 除了紫金矿业之外,去年三季度领涨两市的方大炭素(30.420, 0.59, 1.98%)1月2日获融资净买入1.35亿元,洛阳钼业(7.050, 0.11, 1.59%)、江西铜业(20.280, -0.26, -1.27%)、赣锋锂业(73.870, 2.77, 3.90%)等单日融资净买入额均在3600万元以上。 延续了2017年全年的高热度,保险、银行等金融股2018年伊始继续获融资资金流入。1月2日,非银金融行业获融资净买入6.19亿元,仅次于有色金属,银行业的融资净买入额也达到3.15亿元。 个股方面,保险行业龙头中国平安(70.970, -1.62, -2.23%)首当其冲,单日获融资净买入2.17亿元。中国人寿(30.280, -0.21, -0.69%)获融资净买入1.55亿元,中国银行(4.000, 0.02, 0.50%)、交通银行(6.300, 0.02, 0.32%)、兴业银行(17.200, -0.04, -0.23%)等融资净买入额也在7000万元以上。 北向资金大幅流入 新年的前两个交易日,外资大举北上势头明显。1月2日,沪股通深股通渠道合计净买入33.57亿元。1月3日,沪股通深股通合计净买入额扩大至44.30亿元,刷新近三个月新高,其中沪股通渠道净买入25.95亿元,深股通渠道净买入18.35亿元。 资金流向上看,金融股与大消费板块继续成为北上资金的主攻方向,这与2017年的整体趋势相同,可见外资的投资风格并未发生改变。 沪股通方面,中国平安短短两个交易日内获沪股通渠道净买入9.75亿元,高居所有个股首位。其中,1月3日中国平安获沪股通净买入6.90亿元,刷新该股近三个月新高。贵州茅台(715.860, 12.01, 1.71%)近两日获沪股通渠道净买入2.89亿元,招商银行(29.970, 0.35, 1.18%)、伊利股份(32.610, 0.66, 2.07%)等净买入额均在1亿元以上。 深股通方面,格力电器(45.650, 0.50, 1.11%)、美的集团(55.800, -0.58, -1.03%)资金流入幅度遥遥领先,新年前两个交易日分别获深股通渠道净买入5.40亿元与3.03亿元。同属家电行业的三花智控(19.940, 0.37, 1.89%)1月2日登上十大成交活跃股榜单,单日获深股通渠道净买入3.25亿元。五粮液(80.900, 0.32, 0.40%)、分众传媒(13.790, -0.29, -2.06%)新年以来深股通渠道净买入额均在1.7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