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 随着中央环保督察问责、追责持续加压,近年来,在应对环保问责方面,一些地方环保“一刀切”的做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部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上述《意见》指出,督察进驻期间,被督察地方应按要求建立机制,立行立改,边督边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信访问题,切实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在整改工作中要制订可行方案,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政策配套,注重统筹推进,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集中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同时,对于不同的企业环境问题,环境部要求采取对应的措施。 《意见》明确,对于工程施工、生活服务业、养殖业、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及企业、采砂采石采矿、城市管理等易出现环保“一刀切”的行业或领域,在边督边改时要认真研究,统筹推进,分类施策。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对于督察进驻期间群众环境信访问题,既要推进问题整改,也要注重政策引导,在整改工作中尽可能避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意见》强调,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边督边改既是加快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有利时机,也是传导环保压力、压实工作责任的有效举措。被督察地方既要借势借力,严格执法,加快整改;也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在具体解决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时,要给直接负责查处整改工作的单位和人员留足时间,禁止层层加码、避免级级提速。 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纳入督察 《意见》要求,被督察地方党委和政府应从加强政治和作风建设的高度,就禁止环保“一刀切”行为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向社会公开;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加强对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绝不姑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也将把环保“一刀切”作为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问题纳入督察范畴,对问题严重且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施督察问责。 实际上,随着中央环保督察不断深入,力度持续加码,有关环保“一刀切”的问题、质疑之声不断,原环保部也多次强调反对环保“一刀切”。 “一刀切”表面上看是严格执法,实际上既反映地方长期没有严格执法,累积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也反映出部分地方的官员为了自保,防止被追责的“防御性”动因。 今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原环保部部长(现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强调,“一刀切”指的是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是违法还是合法,一竿子打下去,一律进行关停的做法。企业有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该处理的要处理。像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也是环境部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的。 “环保督察对地方带来的压力确实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典型案例曝光之后,问责的压力比较大,但'一刀切’的做法影响是很坏的,不仅对企业不公平,对居民就业、生活也会带来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社会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下降。”马军说,要在法制的基础上监管企业,改善环境,而不是纯粹运用行政命令。同时,在督察和问责过程中,要加强对机制是否落实进行问责,而不是过分强调对个案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