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攀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鞍钢集团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强力推进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管控模式、运营体系、人力资源、科研体制等一系列变革创新,彻底扭转了生产经营被动局面,重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战略重构 明确发展目标 提出“新攀钢建设”战略构想,科学调整发展规划,促进攀钢永别亏损、永续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钢铁行业陷入低谷,攀钢也未能独善其身,长期持续亏损、资金链近乎断裂、负债率急剧上升……生产经营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在行业最低迷和企业最困难的时候,2016年年初,攀钢在三届一次职代会上果断提出“新攀钢建设”战略构想,明确以“平台、跨界、产融、生态”为总体思路,以“积微速成、深彻变革、一体两翼”为总体策略,重点实现两个阶段、两大任务。 第一个阶段,自我修复、自我改造,重点实施“3·3·3”治理工程。针对财务负担重、待处理资产损失大、经营性债务多“三大问题”,采取改善经营、资产处置和产融创新“三大措施”,实现提升盈利水平、降低资产负债率、建立自有资金池“三大目标”,促进攀钢完全恢复健康,永不言亏,永别亏损。 第二个阶段,自我发展、自我创造,重点构建“1 4 4 1”产业体系。做强做精以科技创新、科技创业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产业,做强做精钒、钛、普钢、特钢四大主要产业,做强做精矿产资源、积微物联(CⅢ)、产业链金融(DⅢ)、产业链贸易(GⅢ)四大基础支撑产业,做强做精特色非钢产业,推动攀钢成为行业标杆,永续经营、永续发展。 三年来,攀钢向党和国家、鞍钢集团和职工群众交出了靓丽答卷——2017年结束连续6年亏损历史,2018年经营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2019年在钢铁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好盈利水平。同时,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自有资金池规模大幅上升,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主体信用等级上调至AAA。目前,攀钢钢铁产业、钒钛产业、新兴产业、特色非钢产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3%、10%、35%、12%,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钢铁企业。 推进结构调整 加速转型发展 主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狠抓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紧抓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机遇,先后平稳关停新钢业、攀成钢全部钢铁产线和攀长特部分轧钢产线,共削减粗钢产能362万吨,占总产能的26%。完成国务院国资委核定的16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治理任务。抓好关停企业转型升级,启动攀西智慧物流园和西昌钢钒炉料结构优化等项目;攀成钢利用存量土地打造积微智慧产业园,目前年产值已达200亿元以上。 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钒产业产销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品种质量全球领先,钛精矿、海绵钛产量位居中国第一、成为全球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重轨成为国内第一、世界顶级品牌,特殊军工用钢成为国内一流品牌。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与阿里云合作的西昌钢钒“钢铁大脑”项目取得显著效果,攀钢钒轨梁厂数字化产线成为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氧化硫削减量居全国钢铁企业第一,西昌钢钒、攀钢钒分别荣获冶金行业“2018绿色发展十大先进企业”和四川省“环保诚信企业”称号。 坚持用现代物联手段和现代金融方法改造传统产业链。积微物联(CⅢ)自2014年成立以来保持较好盈利态势,已经发展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大宗商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进入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排行榜,排名第18位,位列四川省第一。天府惠融(DⅢ)建成央企首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攀钢智慧供应链信息系统,率先取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ABN债发行许可。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积微物联、天府惠融通过无接触商业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客户黏度,得到地方政府和供应链企业广泛认可。物贸公司(GⅢ)充分挖掘供应链市场的产品及服务,非攀贸易年盈利规模达5000万元以上。 创新管控模式 激发内生动力 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采取差异化授权,实现“权力放下去、活力提上来、利润提上来” 积极探索授权放权改革。2017年,攀钢已通过清单方式赋予各子分公司经营管理权、干部人事权、劳动用工权、薪酬分配权等九大管理权限。对“8 2”试点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运行、自我发展”差异化授权管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鸿舰公司自主设计、制造并以远低于民企的成本建成铝粒、冷轧钛带、方钢挤压钢球等生产线,结束了长达22年的亏损历史。攀钢工程公司做强冶金检修等特色产业,年盈利规模保持在1亿元以上。攀钢生活公司全面与市场接轨开拓发展空间,吉靓轩超市成为攀枝花市规模最大的连锁超市。2019年,“8 2”试点单位实现盈利2.7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2020年,攀钢再新增或扩大放权事项41项,精简业务权限事项55项。 全面实行主业一贯制管控。2017年整合供销系统,实现主业供销两端集中统一管控。自整合以来,攀钢物贸公司规模采购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采购成本控制优于行业水平;攀钢国贸公司资金周转、销售价格等指标排名进入行业先进行列。整合钒业公司和钛业公司,实行“股份公司 厂矿(单位)”两个层级管控模式,促进钒钛产业扁平化管理运营,并形成一体化发展合力。 加强基础管理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以作业长制为核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提升一贯到底的执行力。推进对标管理打造最优工厂(产线),成功打造攀钢首个最优工厂攀钢钒轨梁厂、首条最优产线成都板材电器用热镀铝锌生产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形成“以客户为导向、以数据和事实说话”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截至2019年年末,攀钢共实施黑带项目635项、绿带项目403项,注册黑带资格考试通过人数943人,黑带讲师42人,通过注册黑带认证74人。 变革运营体制 提高经营效益 推进“1 3”日常运营管理体系,实施契约化管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推进运营体系建设,建立以《攀钢3-5年滚动发展规划》为指引,《年度生产经营白皮书》《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三大制度性文件”为支撑的“1 3”日常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产供运销研财等无缝衔接和高效协同。 全面实施契约化管理,实行以“二书三办法”为核心的契约化经营机制,并配套出台授权、监管、考评等保障制度,形成闭环契约化管理体系,实现了责、权、利高度统一。两年来,攀钢24家子分公司全部完成年度契约化经营利润目标。同时,在攀长特经营层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2020年将全面推行和模拟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已完成拓为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积微物联、眉山冷弯、工科咨询三个混改项目获得鞍钢集团批复,正加快稳步实施。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攀钢集团总医院、攀钢成都医院正式移交环球医疗控股。按计划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和市政设施分离移交。 推进攀钢总部机关改革,先后两次实施总部机关职能调整改革,机构编制在相对精干的基础上再双减10%;在攀钢钒、西昌钢钒、攀长特等企业实施以总监制为核心的机关大部制改革,合并撤销相关业务机构,大幅提高决策效率和管控效率;推行基层厂矿单元改革,实施“3个职能科室 若干作业区”的管理模式,B、C级干部和一般管理人员比改革前平均精减35%左右,提高了基层管理的效率和执行力。 优化人力资源 提升全员效率 劳动用工总量减幅51.2%,减少管理和技术人员比例15.49%,在岗D级及以上领导人员减幅23% 推进人力资源优化改革,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内部竞聘上岗、转企安置等方式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2013年到2019年年末,攀钢用工总量减幅51.2%。攀钢人力资源优化改革荣获第24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钢铁行业唯一),入选国家行政学院改革教学案例,并在十二届全国政协第7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全面开展“全定”工作,打造与市场化体制高度匹配的人力资源体系。两年来,攀钢累计压缩处级机构10.51%、科级机构10.82%,减少管理和技术人员比例15.49%。启动开展“全定”工作2.0版,力争今年年底在岗职工控制在3.8万人以内。 全面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建立干部分级授权管理体系,2017年已明确F级、G级单位自主决定D级及以下领导人员选拔任用,自管E级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实行沟通备案。实施年轻干部培养专项计划,已配置年轻干部的领导班子数量达30家,顺利完成鞍钢集团下达的进度目标;选优配强党务干部,把重要党务岗位作为培养复合型干部的重要手段,对重要行政岗位采用双向进入方式培养复合型干部;加大产研结合和复合型干部培养力度,推行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相关研究所所长同时担任相关单位副总工程师职务。截至2019年年末,攀钢在岗D级及以上领导人员较2013年年末减幅23%。 深化科研改革 厚植创新优势 加强科研体制顶层设计,提高科技研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尽快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2017年“三制一金”改革基础上,按照“一产业一研究所”“一战略产品(工艺平台)一项目团队”思路,重构研究院研发机构,提高科技研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科技投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近年来,直接研发费用投入增长率达10.68%;拟设立特别科研经费,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 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坚持开门搞科研,形成攀枝花、成都、北京三地加若干个联合创新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先后承担攀西试验区四批共22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占比35.5%),一项钛合金新产品获得“金盾2019”防爆防弹技术挑战赛材料组第一名。引进4名院士签约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攀钢在《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2019)》中位列“最具专利创新力企业”第2名;攀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在国家发改委2019年评价结果中居24位,排名钢铁企业第2名。 提升成果转化水平。探索实施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股权奖励等多样化激励机制,全面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动力、潜力。用好用活内部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基金,成功孵化钛及钛合金精密铸造、百吨级纳米二氧化钛、脱硫旋转喷枪等三个产业化项目,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钛合金精密铸造多项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当前,攀钢正深入贯彻党中央和鞍钢集团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实施构建第三代技术体系、推进第三次管理变革、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构建绿色低成本运营体系、构建高品质知名品牌体系、推进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构建与产业发展高度匹配的人力资源体系、实施文化浸润工程、实施党建强企工程九大战略措施,进一步深挖全要素潜力,高质量推进新攀钢建设,加快把攀钢打造成为基于攀西资源中铁、钒、钛、铬、钴元素低成本、绿色高效综合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新型材料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