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寒冬将至,原料冬储即将开启。今年冬储相较往年有诸多新变化,启动时间不再墨守成规,更为灵活,钢厂与铸造厂皆伺机而动。冬储政策也走向精细化,钢厂在价格、付款周期等环节设置更周全,力求平衡各方利益与风险。区域差异在今年冬储里格外凸显,北方施工停滞致需求大减、库存高企,南方部分地区因气候优势仍有需求,压力稍缓。然而,平静之下暗潮汹涌,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在全球经济不稳、原料价格震荡的背景下,钢厂、铸造厂对原料冬储极为谨慎,担忧成本失控与资金积压。各方在冬储棋局中,精准研判,灵活落子,希望在这复杂的市场形势里趋利避害,稳健前行。
生铁市场走势基本符合预期,走势呈现稳降稳
进入11月份以来,生铁经历了平稳过渡、预期落空、冬储期望渐起的三个阶段。月初,生铁市场在供增需弱局面下产业矛盾不断积累,导致商家避险需求提升,市场成交价格混乱。不过在政策逐步落地阶段,钢厂盈利能力尚可,生铁需求释放仍保持一定韧性。月中,随着生铁市场由传统旺季逐步向淡季转换,“冬季效应”由北向南逐渐显现,下游有意控制生铁到货量,市场明显走弱。并且短线政策靴子落地,市场逻辑转入交易现实为主,基本面给予价格有效支撑。月末,进入政策真空期,行情已回归淡季基本面,供强需弱市场格局下压制生铁价格。叠加生铁供应偏宽松,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蔓延。不过月底消息面载体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市场受此提振,情绪有所升温,业内观望心态占据主导。
淡季特征显现 需求走弱趋势继续
国内方面:进入11月份以来,尽管市场有一些钢厂减产的消息出台,但除了电炉钢外,长流程基本是产品结构调整,比如建材减产,铁水流向热卷,因此对于生铁的需求变化不大。
进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24年10月份,我国没有进口生铁,较去年同期减少9.06万吨。2024年整体生铁进口总量年同比宽幅减少。从国内生铁需求及生铁进口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整个黑色产业链受到外部因素扰动不断,终端需求逐渐转弱、市场成交回归不稳、成本支撑维持韧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钢厂的产能释放意愿有限,对于生铁需求整体仍表现为下行趋势。
总的来看,生铁市场还在相对弱平衡的状态下运行,生铁的价格并未失控,也没有出现大幅变动。目前下游钢厂、铸造厂的出货情况受天气和终端停工影响边际走弱。生铁工厂多维持正常生产,并且前期订单多已交付完成,库存持续增加。具体结合目前厂库压力、供需矛盾、估值水平以及年底冲刺的心理效应,冬储前行情下跌空间比较有限。此外今年冬储盈利空间或许受限,因此重点不是冬储的价格,而是要做好风险应对方案。预期短期生铁市场或持稳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