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尼与刚果(金)等资源国密集出台政策,对全球镍-不锈钢产业链形成多维度冲击。从外汇管制到钴出口禁令,从计价规则调整到税率改革,政策组合拳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这些政策不仅直接影响镍市场的供应和成本结构,还通过产业链传导至不锈钢市场,对镍-不锈钢产业的整体格局和价格走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政策扰动下的镍价波动逻辑
1. 印尼外汇管制的间接传导效应
印尼要求出口商在国家银行特别账户留存100%外汇,虽未直接限制镍矿出口(印尼主要出口镍冶炼品),但资金占用成本的提升加剧了矿企运营压力。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调整出口节奏或提高报价转移成本,间接推升下游冶炼环节的原料采购成本。
2. 刚果(金)钴政策的跨品种联动
作为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暂停钴出口4个月的举措直接推高钴价,电解钴现货价反弹至22万元/吨。印尼作为钴资源替代市场,其MHP(混合氢氧化物沉淀)中钴元素系数应声上涨,带动硫酸镍价格攀升。硫酸镍作为电积镍的核心原料,其成本上升压缩了电积镍的利润空间,客观上形成镍价底部支撑。
3. 印尼计价体系改革的双向影响
印尼将HMA(金属矿产基准价)报价频率从每月一次改为两次,并扩展HPM(矿产基准价)至镍铁、MHP等产品。新机制缩短了镍矿价格与LME镍价的时滞,提升了市场定价效率。然而,以HMA为基准的镍铁定价(固定校正系数85%)可能导致理论价格高于现货成交价,若政策强制实施,或推动镍铁估值体系重构。
4. 税率调整的成本传导链条
印尼上调镍矿(14%-19%)、镍铁(5%-7%)等产品的PNBP税率,并与HMA挂钩。这一政策将显著增加企业税负,尤其是镍铁环节利润本已薄弱,税率上浮可能迫使企业减产或转向高附加值产品。长期来看,新增产能投资意愿可能降温,镍供应增速放缓。
5. 镍矿出口禁令的潜在松动
印尼允许在“不可抗力”下出口未加工矿石,若政策细则偏向宽松(如允许冶炼产能停摆时出口),可能阶段性缓解全球镍矿供应紧张。但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仍存,需关注“不可抗力”的具体定义及实施范围。
二、镍-不锈钢产业链的供需矛盾
1. 不锈钢:旺季预期与高库存的博弈
3月中国不锈钢排产创历史新高(中国+印尼合计排产已处于历史峰值),但需求端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国内消费复苏不及预期,美国加征关税抑制出口。社会库存突破百万吨,创历史第二高位,供需矛盾或倒逼钢厂减产。短期原料成本支撑下,钢价或维持强势,但高库存与弱需求终将压制涨幅。
2. 新能源:三元材料需求持续低迷
三元前驱体产量因终端订单疲软持续下滑,镍在电池领域的需求占比降至20%低位。尽管印尼加速布局镍中间品产能(如格林美HPAL项目),但下游需求疲软限制了硫酸镍的涨价空间,产业链利润向原料端集中。
三、未来走势预测
1、短期:政策扰动支撑镍-不锈钢价,警惕情绪回落
印尼政策组合拳通过成本传导及跨品种联动推高镍价,但需求端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一方面,不锈钢传统“金三”旺季需求表现平淡,新能源领域尚未出现需求拐点,导致镍价上行空间受限;另一方面,LME镍价回调风险及有色板块系统性压力可能引发短期涨幅回吐。
短期来看,政策扰动与市场情绪仍将支撑镍价偏强运行,叠加成本上升对不锈钢形成托底效应,钢厂存在挺价意愿。但需警惕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叠加高库存压力,不锈钢价格上涨空间将受到制约,进而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镍价走势。
2、长期:成本支撑与产能释放的平衡
印尼税率改革与计价体系调整将逐步抬升镍矿及冶炼成本,形成长期底部支撑。但全球镍产能扩张趋势未变,若不锈钢需求复苏乏力,高库存压力或主导价格走势。需关注印尼政策执行力度及刚果(金)钴政策后续调整。
3、结论:
当前镍-不锈钢产业链处于政策驱动的短期震荡与需求主导的长期调整交织期。政策扰动虽推升镍价,但供需基本面尚未逆转。短期内,镍价和不锈钢价格可能因情绪和成本推动而偏强运行,但长期来看,需求疲软和高库存压力将限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未来,市场需密切关注印尼政策的执行细节、刚果(金)钴政策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更好地把握镍-不锈钢市场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