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专家观点:“碳市场扩围”影响暂有限 黑色系陷于震荡局难自拔

发表日期:2025-03-28 15:43:34 兰格钢铁

今年一季度消息面较为混乱,此前2024年四季度,多家钢厂出台减产消息,2025年一季度陆续复产,最后基本上是在3月15日前后结束,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钢厂才正式结束去年减产任务,步入复产环节,整体的供应压力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在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市场对后期相对悲观,任何限产消息,都会引发盘面的异常波动。

从限产消息的公布再到执行来看,其实都是有一定时间周期的,常规减产,都会有1-2个月的落地期,才会对市场起到一定影响,还必须是减产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但是从近期的消息面来看,部分区域公布减产消息,多为年度计划,也就是说,何时开始,何时结束,都是非常灵活的。那么对于产量的影响,就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前盘面有反弹驱动,但驱动力不足,因为影响周期过长。

但碳排放的治理,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为了碳市场扩围,生态环境部开展包括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在内的高排放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核查工作,先后发布了6项技术规范,升级改造了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能力建设培训,为保障扩围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将按照“边实施、边完善”的工作思路,分两个阶段,稳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对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三个行业将继续采用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配额。

很多人就会询问,这个在钢铁行业如何实施?对钢材产量有影响吗?对价格有影响吗?这里我想明确一点,碳市场扩围在钢铁行业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1、2024 – 2026年启动实施阶段:采用绩效评价法,根据企业的产量与碳排放的实际表现进行配额分配,以培育市场主体,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为主要目标,树立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2024年度各行业企业不设配额缺口,2025和2026年配额整体盈亏平衡,缺口会控制在比较小范围内,所以不会影响行业发展。2、2027年及以后,是深化完善阶段:会逐步过渡到基准法分配,同时可能会引入配额拍卖机制,部分配额不再免费分配,需要企业通过拍卖市场进行购买。所以从配额总量来看,是适度收紧的预期,目的是为了全面提升各方参与市场能力,充分发挥碳市场功能作用。也会倒逼企业去逐步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模式,合理利用碳金融工具,降低整体碳履约成本。

对钢材产量来说,短期影响不大,前面我们提到了,24年无压力,25年适当,但是偏平衡,还处在不对配额总量预设上限,不限制企业生产,所以在碳市场扩围的初期阶段对钢材产量的影响还是比较小。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配额总量的逐步适度收紧以及碳市场政策的不断完善,钢铁企业为了满足碳排放要求,可能会加大在低碳技术研发和设备改造方面的投入,调整生产工艺流程,例如提高电炉钢的生产比例,这可能会导致部分高排放、低效率的产能被淘汰,从而对钢材产量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过,由于我国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2014 - 2023年重点统计的钢铁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下降近6%,所以在产量调整过程中,整体行业仍有一定的缓冲和适应空间。

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变成阶段的驱动形成。现阶段影响不大,对价格难以进行持久提振,短周期可发酵,但影响力度有限。未来会进一步推动成本价格不断上行。当钢铁行业纳入碳市场后,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会增加。一方面,企业为降低碳排放,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需要高额的初始投资;另一方面,有排放缺口的企业需要购买碳排放权,增加履约成本,这些成本大概率会转嫁到钢材价格上,推动钢材成本端价格上涨。

但与此同时,也会重塑钢材市场供给结构,像高排放、低效率的企业会因难以承担高额履约成本而停工、停产,甚至退出市场,加速落后产能被淘汰进步。那些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则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这将导致钢材市场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市场份额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稳定钢材市场价格,提高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产品结构也会加速调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对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近年来一直在推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所以高附加值、低碳产品的生产比例将持续提高,而传统高排放产品的生产比例将下降。

随着低碳需求的增长,低碳钢材等绿色产品存在溢价,可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定价,从而推动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