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25年世界格局加速演变,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外经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回顾半年来冷轧板卷市场行情可总结为“先强后弱”,价格表现为“先稳后跌”。截止6月27日,价格跌至近五年来最低水平。冷轧产线开工平稳,市场供给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下游需求疲软,贸易商出货滞涩,风险偏好减弱,全年库存维持在相对偏低的水平。冷热价差由高到低,厂商利润空间逐渐收窄。总之,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上半年冷轧市场有更多的盈利机会,但随着淡季的深入,和国际关税壁垒的增高加筑市场在年中表现转差,预计7月市场或进一步探底,后随着制造业的恢复,市场逐渐好转,下半年市场或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
一、上半年市场回顾
1、国内冷轧价格走势回顾
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7日,国内十大主导城市1.0mm冷卷均价3634元,较去年同期下跌近532元。其中上海1.0mm冷轧板卷价格3560 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50元;广州1.0mm冷轧板卷价格3630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10元;天津1.0mm冷轧板卷价格3530元,较去年同期下跌560元。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冷轧价格走势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3月挺价维稳期。1-3月份市场充斥着特朗普上台高关税的预期,冷轧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用钢需求明显增加。叠加汽车和家电等制造业用钢需求较好,在主体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冷轧价格较为坚挺,全国均价维持在4100-4200元/吨的区间运行。
第二阶段:4-6月单边下跌期。四月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重点限制对象。汽车厂商成本增加,导致至对钢材原料供应商价格的不断挤压。同时随着淡季的深入,冷轧价格呈现单边下跌的行情。国内冷轧均价由4100元降至3650元附近,累计降幅450元/吨。
2、冷轧供给保持高位
据兰格钢铁网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份,样本钢企冷轧薄板产量约1753万吨,同比增长3.36%。钢企开工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第一季度冷轧品种利润较好,钢企开工积极性较高,开工率长期维持在93%左右的水平。第二季度,随着冷热价差的快速收窄,钢企检修减产增多,开工率最低降至88%。目前来看,随着冷轧盈利水平边际递减,钢企或有进一步减产空间。
3、库存低位 去库缓慢
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全国冷轧板卷库存113.4万吨,年同比下降20.72%。其中天津冷轧库存7.10万吨,年同比下降41.28%;上海冷轧库存28.60万吨,年同比下降8.60%;广州冷轧库存25.80万吨,年同比下降42.27%。
由下图可以直观发现,2025年冷轧板卷社会库存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社库总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二是库存斜率更加平缓,去库速度非常缓慢。导致上述特点的原因可以从市场端找到答案:一是2024年春节期间高库存的商家普遍亏损被套,节后需求并没有如期释放。导致2025年商家库存管理更加谨慎,风险偏好减弱。二是需方采购更加谨慎,多按需低价采购。成交放量不足,出货相对滞涩。商家也多快进快出操作,多坚守低库存稳健运营的策略。有鉴于此,在需求没有明显放量之前,商家投机囤货偏好很弱,冷轧社库难有增长,蓄水池作用减弱。
4、冷轧利润快速收窄
由冷-热价差走势图可以看出,2025年第一季度冷热价差长期维持在700元/吨附近水平,而到第二季度冷热价差快速回归至450元/吨,截止6月底,个别地区冷热价差已经跌至400元以下。冷热价差可以很好反应冷轧品种的盈利水平,第一季度在高利润的驱动下,钢企开工积极性较高,冷轧供给保持增速。第二季度随着淡季的深入,淡季特征凸显,冷轧出货滞涩,供需矛盾加剧,冷轧价格快速回落,冷热价差恢复到正常偏低水平。冷轧利润空间到达盈亏边缘,部分钢企停产减产,冷轧价格跌势放缓。7月钢企多有下调订货价格以推进接单进程,钢企和贸易商利润空间都处于偏低水平。
5、下游需求分析
(1)汽车用钢或量价双弱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5年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和26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1-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
2025年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1.3万辆和235.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和5.8%,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3%。1-5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08万辆和1099.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6%。
2025年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3.6万辆和33.5万辆,环比分别下降7.4%和8.8%,产量同比增长4.4%,销量同比下降2%。1-5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74.6万辆和17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1.2%。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30.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36.9%。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
在汽车出口方面,5月,汽车整车出口55.1万辆,同比增长14.5%。新能源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1.2倍。1-5月,汽车整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汽车出口85.5万辆,同比增长64.6%。
我国汽车行业产销及出口同比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产销和汽车出口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国际环境变数仍多,需求不足、价格下降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汽车行业也面临国内厂商价格相互绞杀,降本增效驱动厂商不断向上游钢材供应商要利润,造成汽车钢价格的不断下移。随着6-8月的销售逐步转入季节性淡季,未来三个月的销量预计逐步下行。7月汽车用钢需求或将面临量价双弱的局面。
(2)家电产量增速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中国空调产量2948.0万台,同比增长1.6%;1-5月累计产量13490.9万台,同比增长5.9%。
5月全国冰箱产量851.0万台,同比下降3.3%;1-5月累计产量4071.3万台,同比下降1.5%。
5月全国洗衣机产量941.2万台,同比增长1.6%;1-5月累计产量4911.5万台,同比增长9.3%。
5月全国彩电产量1576.4万台,同比下降9.2%;1-5月累计产量7549.3万台,同比下降4.9%。
2025年上半年家电产量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更多的负增长。在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家电企业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国补政策的刺激下,去年基数水平较高,今年增长的难度很大;且前置化的需求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也符合市场规律。另外,随着海外制造业的推进以及关税壁垒的影响,中国企业部分出口产能向海外转移,国内出口也将受到一定挤压。总之,下半年国内外家电市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家电用钢需求不甚乐观。
6、冷轧出口总量出现负增长
2025年5月份我国冷轧出口总量为69.99万吨,同比减少7.42%。1-5月冷轧累计出口315.17万吨,同比减少3.2%。其中:
5月我国冷轧薄板出口量为26.39万吨,同比减少2.33%;1-5月冷轧薄板出口量为129.62万吨,同比增加4.57%。
5月我国冷轧薄宽带出口量为38.58万吨,同比减少12.44%;1-5月冷轧薄宽带出口量为159.15万吨,同比减少13.77%。
5月我国冷轧窄钢带出口量为5.02万吨,同比增加11.06%;1-5月冷轧窄钢带出口量为26.4万吨,同比增加22.05%。
对比近三年的冷轧出口总量数据,2025年冷轧出口总量曲线大部分月份处于2024年下方。2025年1-5月出口总量同比减少3.2%,这与2025年国际贸易单边主义横行,逆全球贸易势头兴起密不可分。2025年上半年美国发起高关税贸易政策,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各国高关税政策扩围升级,导致我国冷轧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下半年我国冷轧出口仍将降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不过从出口总量来看,冷轧直接出口占消费总量比重较低,对冷轧市场整体供需格局影响不大。
二、上半年市场总结和下半年走势预测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冷轧价格呈现下行趋势,十大主导城市均价从最高点4207元跌至3634元,跌幅达573元/吨。冷热价差从近800元/吨高位逐渐恢复到不足400元/吨。冷轧市场呈现价格单边下滑和利润快速收窄两大特点,从钢铁产业中的优势品种变为鸡肋品种。到年中,冷轧板卷价格已经触及多加钢企盈亏边缘线,部分钢企做出停产和减产调整。下游需求受宏观扰动较大,采购商刚需采购为主,成交并不流畅。贸易商多坚守低库存策略,快进快出,风险防控意识更强。整体来说,上半年冷轧市场受宏观影响较大,产业需求阶段性释放,随着淡季深入,供需矛盾逐步加大。
2025年下半年,国际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但经过上半年的磨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或将有所减弱。下游需求疲软是要面对的主要课题,在经济下行周期内,国内外需求都在减少。汽车、家电等制造业外移,国补刺激作用减弱,对冷轧用钢需求不利,国内冷轧厂商将面临较为艰难的局面。但是从全年来看,第三季度制造业的逐步恢复,冷轧市场或将在震荡筑底后,逐步走出淡季行情。第四季度市场需求增多,叠加厂商为完成年度目标的冲刺,冷轧市场或将进一步上行。综上所述,2025年下半年冷轧市场或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运行趋势。
7月,冷轧淡季行情延续,制造业生产节奏放缓,产销进一步减弱。制造业用钢需求面临较大的压力,钢企供给或将有进一步缩减,但供需矛盾难有实质改观,价格或将震荡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