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国内造船板带产量以及需求量维持相对高位增长。中钢协对于国内35家重点钢企监测数据显示,1-7月份国内钢厂造船板带产量为1252万吨,同比增幅27%,这一增长率远超行业预期,反映出中国造船业对钢材的强劲需求。按照这一趋势推算,2024年全年造船用钢产量将突破20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从钢厂接单情况来看,钢厂造船板带接单情况良好,钢厂交付周期在40-60天,部分头部钢企接单至2028年左右。
从产量季节性走势来看,2025年前七月,国内造船板月度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单月产量突破200万吨创下208万吨的历史高位,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155万吨。自5月份开始,国内造船板产量持续位于190万吨上方,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造船市场的好转。
2025年全球造船市场面临调整,中国造船业展现出惊人韧性。前七月我国船舶行业三大指标中手持订单保持高位,造船完工量和新承接订单量虽然同比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数据显示,1-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 2859 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7%;承接新船订单54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1.6%;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 240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9%。从单月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8.0%;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34.1%。国内船企新街订单量以及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
2025年特别是上半年以来,船市景气度较差,新签订单与新造船价均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原因在于,下游航运市场经历显著的运费低迷、美国301法案制裁、2024年的部分订单透支以及国内一线船厂相对较低的接单意愿。不过整体来看,国内造船业依然显示出一定韧性,国内船企手持订单量多维持在2028年左右,造船市场依然处于高景气度区间。
另外,船舶出口数据走势稳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7月,我国船舶出口514艘,同比微增0.2%,金额达267.13亿元,同比微降0.5%。今年1-7月,我国累计船舶出口4103艘,同比增长22.7%,金额达2026.54亿元,同比增长16.8%。出口船舶平均单价同比提高,反映出我国出口船型结构优化。亚洲市场仍是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超过50%,欧洲和非洲市场增长迅速。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仍是主力出口船型,LNG船、汽车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出口比例稳步提升。
展望未来,中国造船业发展前景依然积极。全球环保新规推动的船舶更新需求将持续释放,绿色船舶迎来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中国造船业正逐步向高端领域突破,在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钢铁企业也在积极适应造船业需求变化,开发更高强度、更耐腐蚀、更环保的船用钢材,支持中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