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的“金九”旺季,在兰州的建材市场上却黯然失色。价格如履薄冰,涨跌两难;需求启动乏力,似温吞水;钢厂在盈亏边缘苦苦挣扎。然而,与这种整体疲软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个关键现象:市场库存并未持续累积,甚至呈现出“供应偏紧”的态势。深入探究后发现,真正的谜底在于 “资源外流”——本地的钢材,正源源不断地流向拉萨、包头、陕西等外围市场。这一动向,解开了兰州建材市场看似矛盾的僵局。步入十月,这一逻辑将如何演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需求内虚”和“供应外流”的双重作用下,兰州建材价格陷入了典型的“涨跌两难”困境。一方面价格下跌有底:由于资源外流,本地实际可售资源紧张,主流钢厂凭借其渠道控制能力,具备了较强的挺价意愿。他们无需通过在本地进行恶性降价来争夺有限的需求。贸易商手中的现货成本较高,在库存压力不大的情况下,低价抛售的意愿也较弱。因此,每当价格尝试向下突破时,会立刻遇到支撑。
另一方面行情上涨无顶:九月份以来任何价格的拉涨企图,都会迅速被孱弱的本地需求“打回原形”。价格一旦上扬,首先会抑制本就谨慎的终端采购,成交立即转弱。其次,价差的扩大可能会减弱资源外流的动力,甚至吸引周边低价资源回流,从而迅速填补价格上涨带来的空间,使涨势昙花一现。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价格被框定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区间内,进行无方向的震荡,充分反映了市场在当前基本面下的纠结与平衡。
从需求来看,兰州本地市场的核心困境在于“内虚”。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与部分基建项目资金到位迟缓,从根本上削弱了建材需求的基石。终端用户采购意愿低迷,多按需采购,导致市场成交量难以有效放大。这本应导致社会库存高企,对价格形成巨大压力。
但从供应方面来看,“资源外流”改变了这一逻辑。钢厂和大型贸易商在面对本地需求不振时,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将资源调度至价格更高或需求更具韧性的外围市场。这种市场行为,相当于为兰州的钢材供应开辟了“泄洪通道”,有效地抽离了本地市场的过剩资源。因此,我们看到的“供应偏紧”,并非生产端的大规模收缩,而是资源在空间上的战略性转移。这解释了为何在需求如此疲软的情况下,兰州市场库存并未爆炸性增长,也为价格提供了底部支撑。
基于九月的市场基础,对十月份兰州螺纹钢行情作出以下几点预测:
价格走势方面,震荡区间或略有下移,打破平衡需看宏观。 十月份兰州建材价格大概率将继续处于“涨跌两难”的境地,但震荡区间可能较九月有所下移。一方面,成本支撑(高炉成本)依然存在,且资源外流策略会继续被钢厂采用以维持底线;另一方面,需求“内虚”的现状难以改变,将对任何价格上涨形成压制。预计价格整体仍将在低位运行,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的概率很小。打破当前僵局的潜在因素可能来自宏观层面,如是否有超预期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能切实拉动终端需求。
供应方面,将继续面临持续性的边际压力考验。 十月份,钢厂将继续在盈亏边缘艰难运营。其核心任务仍是通过精细化经营和区域资源调配来寻求生存空间。这意味着,除非出现大规模亏损导致被动减产,否则钢厂仍将维持一定生产强度,并通过“资源外流”来维持现金流。行业整体的艰难处境短期内难以缓解。
基本面方面,“外流”支撑与“内虚”压制并存。 十月份,兰州本地需求出现大幅逆转的可能性极低。房地产形势难以迅速改观,基建项目虽有望在年末冲刺阶段加快进度,但其增量能否完全弥补需求缺口仍需观察。因此,“资源外流”的持续性将成为决定兰州市场供应压力的关键变量。需要密切关注拉萨、包头等目标市场的需求承接力以及区域之间的价差变化。一旦外围市场接受能力下降或价差缩小,资源外流速度放缓,兰州本地的库存压力将显性化,对价格底部支撑形成考验。
综合来看,九月的兰州钢市,展现了市场力量在逆境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十月份,这种由“资源外流”带来的“弱平衡”状态预计将得以延续,但基础更为脆弱。商家应更加关注区域价差和外围市场动态,而非仅仅局限于本地。真正的破局,仍需等待宏观大环境和本地重大项目需求的实质性改善。在此之前,兰州建材市场将在区域分化的格局中,继续演绎其特有的韧性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