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社会物流】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4万亿元 同比增长5.2%

发表日期:2025-09-29 09:18:02 兰格钢铁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29.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与1-7月基本持平;8月当月增长4.8%,增速比7月回落0.1个百分点。受季节性因素影响,8月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波动幅度环比收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增强,物流需求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工业品物流运行呈现增速趋稳、结构持续转型升级的特点。1-8月,工业品物流总额累计同比增长5.5%,增速较1-7月回落0.2个百分点;8月当月同比增长4.8%,较7月回落0.2个百分点,整体增长趋于平稳。从结构看,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贡献突出,1-8月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工业品物流总额整体水平。其中电子、电气机械、汽车行业物流需求分别增长9.9%、9.8%和8.4%,拉动作用明显。高技术及数字化相关领域物流需求增长强劲,模拟芯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等高端产品物流量增幅介于15% 至50%之间,反映出工业制造相关物流需求向高附加值、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型。

消费物流保持稳定,新业态驱动增强。1-8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5%,增速较1-7月提高0.3个百分点,显示消费相关物流需求恢复有所加快。从结构看,新型模式蓬勃发展,线上消费物流持续活跃。即时零售交易额和直播电商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8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6.4%,增速比1-7月加快0.1个百分点,快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物流需求持续增长,农村电商潜力同步释放。8月,县乡消费市场稳健增长,农村物流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下沉市场与农村电商同步回升,8月份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131.7点,比上月回升0.2点,为民生消费物流需求注入持续动力。

国际物流缓中趋稳,进口物流结构优化进程加快。1-8月,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同比下降1.9%,降幅较1-7月收窄0.5个百分点;8月当月同比增长1.9%,增速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小幅增长,进口物流呈现企稳态势。分货品看,进口物流呈现结构性分化,基础原材料进口物流量有所放缓,中间品与消费品增长动能相对稳定。主要大宗商品进口物流量均有不同程度回落:1-8月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进口量同比分别下降1.6%、6.9%;机床与集成电路等中间品领域进口物流量保持稳定增长,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3.6%、8.5%;干鲜瓜果及坚果、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等消费品领域进口物流量增势良好,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4.4%、9.7%。

宏观调控政策协同发力,为物流需求稳定增长提供坚实基础。今年以来,一揽子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促进多领域物流需求保持较快增长。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有效释放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物流需求潜力,推动家用电器、通讯器材等重点品类商贸流通物流实现较快增长。大规模设备更新与绿色转型政策共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相关物流需求质效提升,1-8月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2.9%,年内保持较快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持续较快上升,支撑经济绿色化转型持续深入。“两重”项目等重大战略投资的扎实推进,相关工程建设为稳定原材料制造等传统物流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趋稳,产业升级态势良好。在产业提质升级的强劲驱动下,物流行业供给端积极变革,多数细分领域运行态势良好。从市场规模看,1-8月物流业总收入达9.4万亿元,同比增长4.6%。从行业景气看,1-8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为50.6%,物流企业新订单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景气区间,显示物流活动依然较为活跃。从结构看,铁路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转型升级推进,电商快递等新业态物流服务持续领跑,跨境国际物流韧性提升,物流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铁路运输支撑重点产业链运行,服务效能稳步提升。8月份,铁路物流运输旺盛,国家铁路日均装车同比增长6.0%,环比增长1.7%,自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货量升至较高水平。从重点货类看,铁路运输在电煤等重点物资保障方面发挥了大动脉作用,1-8月发送煤炭13.8亿吨,其中电煤9.4亿吨,为各地迎峰度夏的能源需求提供了可靠运输物流保障。从服务升级看,在业务增长的同时铁路物流产品供给同步优化,城际快捷班列、大宗直达列车以及冷链物流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成效显著,铁路95306平台已上线78条多式联运“一单制”产品线路,1-8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铁水联运集装箱货物1148万标箱,同比增长17.5%。

电商快递规模持续扩张,区域结构不断优化。8月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为131.4点,比上月回升0.5点。电商快递物流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更趋均衡。电商物流与现代农业、文商旅产业深度融合,8月水果、海鲜等特色农产品寄递量显著增长。从区域分布看,当前东部地区业务量占比超过七成,但中西部地区比重同比均呈现上升趋势,农村与城乡业务协同发展。从运行效率看,主要电商快递企业在加大航空、高铁等运力资源投入的同时,通过增加无人车运输、配置自动分拣机等方式提高作业效率,显示出电商快递物流作为新业态的强劲活力。

国际物流供给品质升级,多线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今年以来,国际物流呈现规模与质量双升的发展态势,有力我国推动贸易多元化举措落地实施。铁路运输方面,1-8月份中亚班列累计开行9626列,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发送货物75.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7%、31.1%,通达亚洲11个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覆盖的深度与广度均有所提升。港口方面,海关进出境船舶8月同比增长5.5%,8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502 万标准箱,创月度新高;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破400万标准箱,上海港、宁波港等港口作为国际枢纽港地位不断增强。航空货运方面,在跨境电商等需求带动下,航线拓展力度持续加大,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有所增强。1-8月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22.6%,8月仍维持19.9%的高速增长。跨境物流通道的基础设施与运营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今年前7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87.2万标箱,同比增长75.3%,已成为推动连接国家产业链循环的重要物流动脉。

物流服务价格呈现分化走势,行业竞争态势出现改善迹象。今年多项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出台,近期部分领域物流服务价格出现改善迹象。海运方面,8月处于“迎峰度夏”电力煤保供补库尾声,叠加钢铁行业为应对“金九银十”旺季提前开展铁矿石补库,大宗商品沿海运输需求旺盛,运输服务价格有所上涨。8月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月平均值为1070.1点,环比上涨3.3%。公路运输方面,运力市场较为充足,新能源重卡置换持续推进,运价水平总体平稳、略有增长。8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月平均值为105.1点,环比回升0.01%。快递服务方面,8月快递行业平均单票价格缓中趋稳,环比小幅提高0.01元,同时部分区域积极推动反内卷,头部企业单票价格环比上浮1-3%。

物流企业经营展现较强韧性,模式创新驱动效益边际改善。重点调查数据显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物流微观主体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通过服务质量升级、模式创新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经营指标的稳步提升。1-8月重点调查的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业务收入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基本稳定。面对市场变化,物流企业积极创新业务模式,通过多式联运、供应链整合等策略开辟新增长点,同时在细分领域物流服务价格回升等多重因素带动下,行业整体呈现边际改善态势。百元物流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5.1元,比1-7月降低0.2元,“反内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物流企业竞争趋于有序,正逐步从价格战向价值创造转变。

综合来看,1-8月我国物流运行呈“总量平稳、结构升级、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工业品物流领域内,高技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高端板块增速领跑;消费物流受益以旧换新政策与线上消费双重驱动;进口物流加速回暖,共同支撑物流需求稳定增长。物流供给端实现规模与品质双升,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国际跨境物流多维升级。微观层面,不同运输方式价格分化,行业竞争趋缓,微观物流主体韧性凸显,整体实现“平稳运行”与“质效提升”的双重目标。

四季度物流行业传统旺季来临,需求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结构优化升级步伐预计加快。数据显示,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多月保持在55%以上的高景气区间,8月份该指数为55.8%,前8个月均值达到55.4%,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表明微观主体对未来市场发展预期总体向好。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依然存在,如近期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导致承担约90%中欧班列货物清关的马拉舍维奇口岸陷入停滞,直接冲击汽车零部件、电子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国际循环。面对复杂局面,下阶段物流仍需紧贴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着力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支撑国内国际循环畅通,助力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