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风电塔筒制造体系,超过60%的全球产能集中在中国。中国年塔筒产量已能够满足全球大部分市场需求,尤其在陆上风电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全球风电塔筒市场份额前五名中,中国企业占据四席,分别为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泰胜风能和天能重工,仅韩国CS Wind一家外企入围,彰显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一、2025年前8月我国风电用钢量约640-750万吨 中板用量约430-540万吨
近年以来,国内风电产业高速发展,成为拉动钢材市场的“钢需”动力。钢材成本占风电塔筒成本的70%,其中中厚板占比最大比例,尤其在海上风电及相关配套的海工用钢领域是后期用钢需求增长的重要部分。
根据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新增装机14388台,容量8699 万千瓦,同比增长9.6%;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137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93.5%,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562万千瓦,占全部新增装机容量的6.5%。据此估算,直接带动钢材需求量超过1200万吨,其中中厚板用钢需求接近770多万吨。
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我国新增风电装机5790万千瓦(57.90GW),同比增长22%,维持高速增长。估算风电用钢需求约在640-750万吨,其中中板用量约在430-540万吨。

二、2025年1-8月我国风电用钢产量增速快于中厚板产量增速 风电用钢占比份额抬升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份35家样本生产钢企风电用钢累计产量为384万吨,同比增加27.7%。
同期,35家样本企业中厚板累计产量4443万吨,同比增幅4.17%(据兰格钢铁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9月份国内35家(不同样本)中厚板样本钢厂中厚板累计产量为6074万吨,同比增加457万吨或8.13%)。风电用钢同比增速明显高于中厚板表现,且占比样本企业中厚板产量的占比从2024年的7%上升到2025年的9%,侧面显示出风电用钢需求提升。

从钢厂中厚板生产表现来看,风电用钢以及造船用钢是拉动2025年中厚板需求最大的“两驾马车”,无论是接单还是利润来看,各大钢厂这两项品种钢均呈现明显的增长。得益于国内风电行业的高速增长,我国风电用钢需求依然处于增长的通道,不过从体量来看,风电用钢需求主要集中在陆风方面,2025年作为风电补贴的最后窗口期,陆风普遍存在赶工期的情况,支撑风电用钢高速增长。后期受政策以及风电行业发展趋势,海风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成为后期拉动风电用钢乃至中厚板行业需求的新的需求增长点。
三、2025年上半年我国海外风机订单规模大增 存量置换及风机出口托底风电用钢需求
近年来,风电行业进入存量置换高峰期。风电机组设计寿命一般为20年,目前大量老旧机组存在安全风险高、发电效率低等问题。20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鼓励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或退役。按替换周期,我国风电机组将迎来三次退役高峰:第一次为2025-2030年,涉及4400万千瓦机组;第二次为2031-2035年,涉及约1亿千瓦;第三次为2036-2040年,涉及约1.18亿千瓦。
此外,中国风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间接带动风电用钢需求。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风电企业共计中标海外风电项目订单26.14GW;仅2025年上半年,中标海外风机订单规模已达19.5GW。另外,据国新办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时也指出上半年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两成。存量置换以及风机出口也成为托底风电用钢需求的坚实力量。
四、政策支撑 风电行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5年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统筹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装备供给能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全面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巩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着力提升产品安全性、经济性和能量转化效率。政策强调依托重大能源工程项目稳定电力装备市场需求,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规范有序开发海上风电,积极推动分布式风光发电及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政策鼓励积极参与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合作,引导企业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强化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行业政策的发布,为风电行业在未来两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政策动力,并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方案的要点可以归纳为“强供给、扩需求、畅消纳、拓海外”四个方面,相当于给行业一颗“定心丸”,明确了国家将继续大力支持风电产业的决心。
方案明确,陆上大基地是“压舱石”:“加快推进陆上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意味着国家规划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大型风电基地将继续快速推进,为大风电机组(6MW以上)提供了稳定且巨大的市场。
海上风电走向“规范有序”:“规范有序开发海上风电”表明政府已经注意到前期部分地区海上风电“抢装”后可能出现的无序竞争、生态等问题。未来,海上风电的发展将更注重规划、标准和可持续性,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对具备技术、资金和工程实力的龙头企业是利好。
分布式与多能互补是“新增长点”:“积极推动分布式风光发电及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打开了风电应用的更多场景。分散式风电可以更贴近东部负荷中心,减少输电损耗;水风光一体化则可以利用水电的调节能力,平滑风电的波动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风电在复杂地形和综合能源项目中的应用开辟了新市场。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发布,旨在推动中国风电行业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国内市场主导”迈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巩固并扩大其在全球的领先优势,风电行业未来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五、风电行业发展持续激活风电用钢新动能
从行业表现来看,未来风电行业依然处于上升周期,将持续拉动风电用钢需求。从国内公开招标市场风电装机招标量来看,1-8月份共计704个风电项目,开标项目总规模达到114.2GW。另外,2025年1-8月,共有482个央国企风电项目整机集采定标,累计容量达到94.76GW,其中陆上风电项目共计66.25GW,占比92.32%;海上风电项目共计5.51GW,占比7.68%。
未来,国内风电产业将朝着大型化、海上化和区域聚焦方向发展,对风电用钢提出更高、更精细、更复杂的要求。风机大型化趋势推动高端钢材需求增长,塔筒用钢板需具备更高强度、优良低温韧性和抗疲劳性能。海上风电快速发展要求钢材具备极强的耐腐蚀性。产业区域集中化促使钢铁企业提供更加本地化、定制化的供应链与加工服务。风电产业升级正倒逼钢铁行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技术创新,从追求“量”的供应转向“质”的提升和“服务”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