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国庆黄金周刚结束,螺纹钢市场仿佛经历了一场“熵增”——库存悄然堆积,需求却在沉睡。但别急,这不是简单的“涨跌”游戏,而是整个产业链在等待一场“量子跃迁”式的政策催化。正如中国航天每一次精确入轨的背后是无数次微调,你的每一次决策,也要有“钢铁级”的精度。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截至10月9日,螺纹钢主流均价为3102元/吨,与节前持平。
·节日期间,钢厂生产基本稳定,但终端需求几乎“放假”。
·社会库存小幅增加,符合季节性预期,但无显著压力。
换句话说,这个假期,螺纹钢市场像极了一个“冷静期”的婚姻——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过去三年,国庆期间螺纹钢价格多有小幅上涨,但今年却是“横盘震荡”。为何如此?
原因有三:
1.期货盘面节前表现不佳,市场备货情绪不高;
2.终端需求疲软,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9.8%,基建增速也出现负增长;
3.海外关税壁垒再起,欧盟将钢铁进口关税提升至50%,短期内对国内钢价构成明确利空。
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选手们都在等待补给站的水,却发现水源被临时切断,只能靠意志力硬撑。
节日期间,高炉钢厂利润一般,但并未主动减产,电炉厂虽有部分检修,但整体供应维持高位。兰格调研数据显示,全国247家钢厂高炉日均铁水产量已回升至240万吨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钢厂还在“硬扛”,哪怕利润被压缩到100元/吨左右,他们也不愿轻易减产。这就像一个创业者,即使账面上只剩最后一点现金流,也坚信下一个风口马上就会到来。
节日期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继续下滑,基建投资也首次出现连续两个月负增长。终端需求疲软,钢材库存大幅增加。
不过,好消息是,“两重”建设项目正在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良好。政策底部支撑作用显现,市场对未来“银十”需求改善仍存期待。
这就像冬天里的暖气片,虽然一时感受不到热度,但它确实在默默加热房间。
如果说供需是市场的“硬件”,那政策就是它的“操作系统”。
1. 国内政策:财政宽松空间打开,十五五规划值得期待
9月12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释放出明显的稳增长信号。即将到来的10月底,还将有一系列重要会议召开,十五五规划即将公布,市场对政策加码充满期待。
美联储已在9月中旬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CME数据显示,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4.1%。中美贸易谈判也释放利好,外部环境有所改善。
这就像一场台风过后,天空逐渐放晴,阳光重新洒向大地。
综合来看,节后螺纹钢市场或将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短期(10月中旬前):价格或先跌后涨
·库存累积带来的短期压力,叠加需求恢复缓慢,可能导致价格小幅回调;
·但随着政策预期发酵和钢厂原料补库,价格有望企稳反弹。
2、中期(10月下旬至11月):宏观预期主导,价格偏强运行
·若政策如期落地,需求改善预期增强,钢价有望继续走强;
·特别是“银十”传统旺季效应,可能成为价格上涨的重要催化剂。
3、长期(11月后):警惕负反馈风险
·若需求持续疲软,叠加钢厂利润转负,可能出现产业链负反馈;
·到那时,铁矿石可能率先领跌,钢材价格也可能随之回落。
五、结语:从“钢价波动”到“产业进化”
每一次螺纹钢价格的起伏,背后都是中国经济肌理的一次跳动。它不仅是钢筋水泥的游戏,更是无数工厂、工地、乃至家庭命运交织的缩影。
正如中国航天每一次发射都离不开精密计算,你的每一次投资决策,也需要基于对趋势的深刻洞察。记住,市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的观察方式决定了结果。
所以,面对这场钢铁与政策的博弈,请保持清醒,顺势而为,因为真正的赢家,从来都不是靠猜测,而是靠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