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期货市场的反复震荡,让北京建筑钢材市场的参与者们倍感纠结。每一次的冲高回落,都在考验着市场的耐心;每一次的探底反弹,都在动摇着商家的信心。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让行情走势变得愈发迷离。当期货市场在震荡中寻找方向时,现货市场却深陷"有价无市"的泥潭难以自拔。期货的每一次拉涨,虽然能短暂提振市场情绪,却始终无法带动现货市场的实际成交。这种"期货热、现货冷"的鲜明对比,折射出当前市场面临的核心矛盾——预期与现实的严重背离。
贸易商们陷入两难境地:跟涨怕成交跟不上,跌价又担心亏损扩大。在这种纠结的心态下,市场报价显得混乱而无序。同样的资源,不同的商家可能报出相差数十元的价格。这种混乱的报价局面,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观望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在成交量持续萎靡的背景下,降价出货从个别商家的选择演变成整个市场的集体行动。更令人忧心的是,这种降价潮正在从暗降转向明降。前期商家还通过优惠、返利等方式暗地里让利,现在则直接大幅调低挂牌价格。
市场的流动性危机若隐若现。终端用户采取"按需采购"策略,中间商基本停止投机性采购,使得整个市场的交易链条变得异常脆弱。在期货市场震荡的背后,是现货市场供需关系的持续恶化。尽管钢厂方面不断传出减产检修的消息,但实际供应压力的缓解程度远远不及预期,
需求的萎缩速度则超出想象。这种需求下滑并非季节性波动,而可能是结构性的转变。加上库存的压力始终如影随形,虽然近期社会库存有所下降,但绝对量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在当前需求持续不振的背景下,库存消化速度明显放缓,这为后续市场埋下隐患。
短期来看,市场预计将延续震荡探底格局。期货市场的波动可能进一步加大,但现货市场的波动幅度相对受限。期间若期货出现技术性反弹,现货市场或许能获得短暂喘息,但反弹高度将十分有限。
中长期而言,随着北方地区气温的明显下降,户外施工将逐步减少,需求端可能面临进一步收缩。这一时期,市场的关注点将从"需求强度"转向"库存去化",若去库进度不及预期,价格恐将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届时,在缺乏宏观政策强力提振的背景下,市场或延续弱势调整态势,底部区域的确认仍需等待库存拐点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