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废钢市场并未迎来预期的“金九银十”旺季行情,反而在供需双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价格在低位持续震荡,市场信心普遍不足。主要的困境是来自宏观经济压力、钢铁主业负反馈以及原料端成本变动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 废钢价格跟跌易,跟涨难。
废钢价格自高位回落后,始终在低位区间徘徊。相较于往年,废钢价格波动幅度有所收窄,但依旧缺乏明确的上涨动力。目前废钢价格走势与成品钢材(尤其是螺纹钢)价格高度联动,呈现出“成材涨,废钢跟涨乏力;成材跌,废钢跟跌迅速”的特点,也反映出废钢在产业链中相对弱势的地位。
二、供应资源偏紧与出货意愿谨慎的博弈。
目前社会废钢资源产生量依然偏紧,这源于制造业活动温和复苏以及房地产新开工项目不足的大背景。然而,“供给”更准确地应理解为“有效供给”或“流通供给”。当前,由于价格低迷,部分废钢被囤积在回收基地和个体户手中,形成了“隐性库存”。一旦价格出现小幅反弹,这部分资源会迅速涌入市场,形成抛压,从而快速压制价格上涨。这使得供给端从“实质性偏紧”转变为“弹性偏紧”。
三、下游需求表现持续弱势
近期电炉钢厂持续亏损,全国独立电炉厂的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持续在低位徘徊,根据市场反馈部分企业选择“做五休二”甚至长期停产。其作为废钢消耗的绝对主力,电炉的“熄火”对废钢需求是致命打击。
长流程钢厂在铁水成本因矿价下跌而具有明显优势,多数钢厂出于成本考虑,废钢添加比维持在较低水平。
总的来看,目前市场的信心恢复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需求回升和钢厂利润修复,而目前这些信号依然微弱。这种“宏观热、微观冷”的温差,使得市场参与者普遍持谨慎观望态度。预计将继续维持供需两弱的紧平衡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短期价格的任何反弹都将是脆弱和阶段性的,高度依赖于宏观刺激政策的力度和钢材终端需求的改善程度。去库存和成本控制仍是钢厂和废钢加工基地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