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1月初,国内废钢市场整体呈现弱势下行态势。根据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全国范围内多数钢厂下调废钢采购价格,跌幅普遍在10-50元/吨。11月7日,全国300家长、短流程代表钢厂废钢库存总量484.79万吨,较昨日增加2.42万吨,增幅0.50%,库存周转天数维持在7.5天。
一、供需双弱下的价格调整
当前废钢市场延续弱势震荡格局,价格呈现“窄幅波动、区域分化”特征。截至11月10日兰格钢铁网废钢流通基准价格指数为2111跌1:其中重废品种综合基准价格指数为2093跌1,破碎料品种综合基准价格指数为2128跌1。
区域价格表现方面,唐山地区重废市场报价为2260元/吨,与上个交易日价格持平;张家港地区重废市场报价为2120元/吨,较前一日下调20元。从调价情况看,11月10日全国4家钢厂下调废钢采购价格,跌幅在10-30元/吨,仅1家钢厂上涨,涨幅在10-30元/吨。这种以跌为主的调价态势反映出市场需求端承压状况。
二、库存积累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
供应方面,废钢市场到货量保持相对稳定。11月7日,全国250家长、短流程代表钢厂废钢日到货总量398.12万吨,较昨日下降0.18%。虽然到货量略有下降,但整体供应仍相对充足。需求侧的表现则不容乐观。同日,钢厂废钢日消耗总量45.93万吨,较昨日仅微增0.02%。消耗量增长有限,导致库存积累,压制了钢厂的采购意愿。西南地区电炉吨钢利润亏损165元/吨,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直接压制了钢厂用废意愿。与此同时,铁水与废钢的价差也在影响钢厂的选择。截至11月7日,江苏地区钢厂铁水比废钢价格低8元/吨(已考虑废钢入炉损耗),这使得废钢相较于铁水缺乏性价比优势。市场心态调查显示,在调研的784家废钢加工配送企业中,仅13.66%持涨价观点,37.63%持跌价观点,48.71%持稳价观点,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三、区域市场分析:分化明显与各自为政
国内废钢市场区域分化特征显著,各地区根据自身供需状况调整价格。
华北市场:价格相对坚挺,钢筋切粒价格区间为2250-2390元/吨,主稳运行。作为钢铁生产重镇,该地区废钢需求相对稳定,但受环保政策限制较大。
华东市场:表现偏弱,钢筋切粒价格区间为2220-2360元/吨,呈现窄幅偏弱走势。该地区电炉钢厂较为集中,对废钢价格变动更为敏感。
华南市场:钢筋压块价格区间为2200-2280元/吨,暂稳运行。该地区价格受家电拆解废铁影响较大,具有自身特色。
区域分化的格局表明全国废钢市场缺乏统一推动因素,各地根据自身供需状况调整价格,增加了市场整体判断的复杂性。
四、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制约
环保政策将是影响未来废钢市场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已公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将增加钢铁行业环保合规成本,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继续保持流动性充裕的操作思路,预计年末资金大概率延续平稳宽松,DR007有望维持在1.4%-1.5%的位置波动。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为钢铁行业提供了稳定的融资环境。国际市场方面,前10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6.18万亿元,增长9.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9.28万亿元,增长5.9%,占外贸总值51.7%。这种贸易格局的变化将间接影响国内钢材出口,进而作用于废钢需求。产业层面,宝钢股份调整产能目标从“8000~10000万吨”调整为“8000万吨+”,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协同挖掘存量价值。这反映了钢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趋势,对废钢需求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
五、短期废钢市场偏弱震荡
短期来看(1-2周),废钢价格预计将维持偏弱震荡走势。在当前供需双弱格局下,市场缺乏明显上涨动力。电炉吨钢亏损严重,钢厂用废意愿不高,是压制价格的主要因素。然而,产废端供应量有所收缩,废钢资源整体偏紧,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这种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限制价格下跌空间。
中期展望(1-3个月),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实施带来的供给侧影响,废钢市场有望在2026年初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