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民间资本蓄势,养老地产盈利难题待解。 养老产业再度获得国家层面力挺。 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形成规模适度的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 作为官方以文件形式推进的重要产业,以养老地产为核心的养老产业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养老产业前景无限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通知对一些具体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到2015年,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病床数(含住院护理)达到4.97张。到2020年,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的比重快速提高,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接续性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增强,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病床数(含住院护理)达到6张,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25%,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为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此外,到2015年,还将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人均体育场地等方面,发改委也做出了具体要求。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这意味着产业空间发展巨大。事实上,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曾预测,我国老龄产业规模到2020年至2030年分别是8万亿和22万亿,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是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产业前景非常可观。 民间资本或破盈利难题 发改委明确表示,新增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文件亦明确,在公立资源丰富的地区,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途径,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参与医疗、养老、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公立机构改革。结合机关和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变为养老机构。 《东地产财经周刊》注意到,对放宽市场准入,发改委首次书面形式说明。通知指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中央和地方对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对包括民间投资主体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都予以支持。 事实上,这份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件,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做好项目组织实施、服务引导工作,促进社会资本愿意进、进得来、留得住、可流动。 不过,由于养老产业尚处发展早期阶段,目前并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以养老地产为例,目前也遭遇现实难题,开发成本高,融资渠道相对有限,对开发商资金和经营能力要求较高。有业内开发商呼吁,土地与财税政策的扶持,对养老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东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