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CPI下跌不足以使管理层降准 今天公布了9月部分经济数据。CPI同比+1.6%,PPI同比-1.8%。其中PPI连续31个月下行。经济低迷可见一斑。市场很多人又在寄希望于数据低迷后的降准降息。但是我们认为目前的经济数据不足以使管理层转变政策立场。进入全面宽松。为什么? 首先利率市场化了,比如管理层放松了房地产限贷政策,规定可以利率降至标准利率的7成。但是没有一家银行会执行优惠利率,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提高了,执行优惠利率不足以覆盖成本。并且商业银行为了控制坏账风险,并不急于扩张信贷。所以即使降息也没有用。 其次,央行很难全面降准。因为全面降准虽然短期可以刺激经济回升,但是由于中国的现实是传统产业全面供过于求。降准不可能改善供求关系,唯一能够改善供求关系的是去过剩产能。使得供求关系达到均衡状态,如此实体经济的收支才能真正改善。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这个观点管理层很清楚,因而一再强调不会打水漫灌式松动银根。 同时,管理层的一系列微刺激还是在连续实施的。虽然这不足以彻底改变经济下滑的局面,但是也至少维持了经济不至于下滑过速。这样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最后,如果目前不坚定不移地执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既定方针,不以改革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而是转向货币政策的刺激,那么中国经济必然陷入不可持续的局面。 没有痛苦的宏观经济调整是不存在的,既然这种痛苦是长期发展的必然代价,那么放弃长期发展而去解救短期痛苦,结果会更糟糕。由此,我们不认为CPI下跌必然导致货币宽松。目前可能还不到必须宽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