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的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表示,政府将出台政策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用“产业化方式”建造的新开工住宅面积所占比例要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长近2个百分点。
对此,致力于推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30年,国内首个钢结构上市企业,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以下简称“杭萧钢构”)单银木认为,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集成水平最高的建筑形式,在有效减少建筑工程现场粗放作业弊端的同时,建筑施工期间对先进的大型机械装备需求,也将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住宅产业化促进“装备制造”技术升级
中国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多年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制造了各种技术装备。
由此,在今天随着住宅产业化进程加快,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迅速崛起,特别是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钢结构企业引发带动的建筑行业技术升级,对新型装备机械需求的新高度,或将成为装备业新的技术升级突破口。
陈瑞进一步介绍,标准化、精细化、规模化是钢结构建筑的最大优势,工程误差单位从厘米缩减到毫米,对装备机械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根据新的需求为研发更专业的工程机械,也将是机械装备制造业业务增长的必修课。
住宅产业化完善“装备制造”下游链
要实现住宅产业化的稳健发展,完善“装备制造”等下游产业链的建设成为破局的关键。在这方面,杭萧钢构已经将住宅产业化成套装备研发与生产作为发展重点,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上下游合作(上游提供技术研发支持,下游完成装备施工),助推住宅产业化发展,从而再次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列。
正如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针对此次合作表示,在国家全面倡导住宅工业化、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授权新技术体系的使用权的方式,一方面希望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尝试钢结构住宅技术专利地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市场钢结构住宅技术的全面提升。
“行业技术升级和生产模式的改变,将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从户外手工到室内工厂生产,住宅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对于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来说,无疑会产生新的商机。”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造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住宅产业化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