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首批精益车间评审验收已经结束,包括炼钢厂制钢三部在内的6个车间经过层层审核脱颖而出,获得公司首批精益车间命名。走进首批精益车间可以看到,历经10个月的推进,精益车间创建活动已经延伸至基层,并且在生产的最前沿开花结果。
现场精益:改善环境促生产
现场精益是精益车间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精益思想的种子播撒在包钢厂区的每一个角落,生产环境的改善更是显而易见。
厂房里居然设有“办公席”?初来运输部机修车间的人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一套桌椅、几个文件夹,还有一块“浓缩”看板,构成了厂房里的“办公席”。在这里,岗位人员可以随时了解作业流程、设备维护、环境清扫等情况。在这个车间,与生产息息相关的点巡检路线、设备保有量等信息也被搬上了管理看板。
“这回方便多了,省了不少时间。”给水厂三车间职工对澄清池加药间内增设的行走平台赞不绝口。该车间在精益车间创建活动中,运用工业工程方法提出了30余条改善项目,“澄清池加药间增设行走平台”就是其中之一。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这个车间的现场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生产现场保持清洁、清爽,物品按照要求定置管理,目视化、看板化程度不断提高,杜绝现场安全隐患……环境的改善是精益车间创建活动启动以来职工眼中最直观的变化。活动在为职工营造舒适、安全工作环境的同时,也让操作更加便捷。
设备精益:稳定运行提效率
近年来,公司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如何充分发挥设备优势,成为摆在包钢人面前的一大难题。精益管理项目为我们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答案,那就是实现设备精益,从而达到稳定运行、提高效率的目的。精益车间创建活动将设备精益落到了实处。活动中,各车间通过识别关键设备及其受控点,明晰点检及润滑标准,确定维护标准并执行,保障设备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
为什么丢辊?为什么钳头钩不住辊?为什么钳头不能调得低些……薄板厂冷轧部在精益车间创建活动中,成立功能改善团队。他们针对设备问题不断发问,并利用精益管理工具逐一解决问题,通过改善设备功能,降低设备事故率。
远在草原深处的巴润矿业分公司选矿部也迎来了精益之风。圆锥破碎机故障率由20.48‰降低至14.97‰,3段磨机作业产率由12.76%提升至44.65%,1段磨机排废球时事故发生概率显著降低……选矿部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数据并实现共享;使用润滑“五定”卡,规定设备润滑标准、周期、责任人等;完善设备日运行记录,实现运行状态全程跟踪与记录……通过掌控设备状态,减少故障,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品质精益:以质量提升竞争力
行业寒冬中,钢铁企业生存发展举步维艰。包钢如何提升竞争力,在钢铁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质量是重中之重。精益车间创建活动中,各车间识别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并实施控制措施,确保过程有效性;完善工艺标准和作业标准,提高标准作业的精准度;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质量攻关和改善活动,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无缝厂“159”作业区热轧区职工认识到产品质量与行业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将“过程无差错、产品零缺陷”作为精益车间创建活动的主题,打出设备保障、质量数据分析、过程信息传递、标准作业、自主改善、管理机制创新的“组合拳”,利用精益的方法追求质量“无缺陷”。目前,热轧部一级品率稳定在97%以上,较去年年底提升了1个百分点。
炼钢厂制钢三部负责为轨梁厂、特钢分公司、长材厂提供原料钢坯。“一部对三厂”的特殊格局让制钢三部产品质量的把握更有难度。制钢三部建立了用户评价体系,确定针对钢轨、特钢、线棒材产品的6个大项和16个小项的评价内容。把产品质量的评判权交给用户,这是制钢三部创建活动中的“大动作”。加强与用户沟通,根据用户反馈,成立攻关组,采取措施……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双提升让制钢三部赢得了用户的满意。(高爱云 郭伟伟)
记者手记:精益车间创建活动是公司精益管理项目推进过程中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活动中,各车间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改善项目,取得了成果。表面看来,这些成果也许并不起眼,无非是延长了设备寿命,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之类。而实际上,正是这些源于车间乃至班组的点滴成果汇聚在一起,才为公司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构筑了坚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