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冉学东:中国马歇尔计划与四万亿外储

发表日期:2014-11-06 10:48:12 兰格钢铁

借着APEC在北京召开的热乎劲儿,中国版马歇尔在舆论界被炒得一浪高过一浪,这个不知道哪个专家偶尔脑筋急转弯想出来的一个词儿,在当下中国产能过剩以及资本输出的新趋势下,让中国人的自信心再一次大大膨胀了一把。 这个由民间的学者提出的所谓马歇尔计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国家用五千亿美元的规模建立“和谐世界计划”或“共享发展计划”的基金。其中:一千亿美元或其他外汇规模,三万亿人民币规模。 2、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愿意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可借助现有的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3、贷款主要是商业性的,但利息比一般商业贷款低。中国政府只要求获得扣除风险之后的利息高于美国国债。少量贷款可以是无偿的。 4、借款国政府是借款人,自愿申请项目贷款并履行还本付息义务。 5、项目建设和采购要在中国企业中进行。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资本输出时期,这是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自然过程,而就中国当下而言不仅仅是资本输出的问题,还被赋予了多重任务:一是庞大的制造业过剩产能要通过境外转移,从而实现软着陆;二是国内基础设施相对已经满足了需求,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过剩;三是某些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确相对落后,对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造成重大障碍;四是对外输出资本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加深的一个重要步骤;五是中国四万亿外汇储备如何使用的确也是中国的问题等等。 无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有多么宏大,未来对于国际社会做多大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升级会起到多大的助力,但是最终依靠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钱,大家眼睛盯住的就是四万亿的外汇储备。 钱,当然是要花的,不花放着就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基本原则。但是可惜的是,许多人包括许多学者都不了解外汇储备,尤其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回事,它不是一般的钱,不是随便能花的。 其他的今天先不谈,先说说总额接近四万亿的外汇储备与资本输出的关系。到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的外汇储备是3.9万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如何花,如何让他为中国经济服务,如何将它运用于民生领域等,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其实外汇储备的运作,最近几年政府也做了诸多尝试:比如,2007年成立中投公司,将一部分外汇储备用来投资国外公司的股权,以实现保值增值;后来国开行向央行申请,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一部分资金贷款给国家开发银行,由国开行再向国内企业贷款,以进行境外投资,或者直接由国开行贷款给境外的企业。当然也有部分报道,称外汇管理局成立基金公司投资于境外特别是美国的股票市场,当然这一直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明确肯定。 从目前来看,央行对外汇储备的投资是相当谨慎,而且比较安全稳定的。作为主权财富的外汇储备投资要求的首先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其次才是收益性,最后才能谈到政府的其他各种战略目的,这是由外汇储备的性质所决定的。 如果你查看当年中投公司成立时的程序,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其中有一个程序是由财政部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特别国债。 2007年,央行决定成立中央投资公司,将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拨付给该公司,向境外主要做股权投资,以实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并且为外汇储备的投资进行探路。该年6月底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特别国债发行议案,批准发行特别国债1.55万亿元人民币,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特别国债为10年期以上可流通记账式国债。 根据方案,特别国债发行拟分为三期,分别为6000亿元、6000亿元和3500亿元。本次特别国债发行是先由财政部向农行发行,再由央行向农行购买国债,农行是中间机构。这个特别国债的发行也是需要利率的,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在6月底的答记者问中也称,发行将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水平确定。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由财政部用人民币向央行购买,由于财政部和央行都是政府机构,不能直接做买卖,所以中间设立一个农行作为中间机构,这样就是财政部通过向农行发行债券,相当于向农行借了人民币,然后央行向农行购买这部分国债,这样一个程序事实上将外汇储备以当时的市场价格兑换成了人民币,而外汇储备则名义上由财政部给了中投,中投成为财政部系统的机构。 看到这里,许多人感到很疑惑,为什么不直接由央行把外汇储备给中投直接投资不就可以了,这样中间经过了这么多麻烦的手续,插入了财政部和农行等机构,搞的很麻烦。 其实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理当然很复杂,有部委之间竞争、争权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性质。 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国家外汇储备是财政部用财政资金购买,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央行发行货币购买的,其基本过程是,外贸企业出口得到的外汇,必须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拿到外汇,给外贸企业人民币,形成外汇占款,而商业银行则要把外汇储备在外汇公开市场上卖给央行,央行印钞票给商业银行,形成央行的外汇储备。 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我国的外汇储备是货币发行得到的,其真正的原始所有人是储户,因为当央行印钞票的时候,其实是对当时储户的储蓄资金的一个稀释。比如老百姓以前的100元,现在可能成了20元,其中80元的价值去哪里了呢,这就是外汇储备。当然这个说服只是打个比方,但基本原理就是如此。 因此人民币最近十多年的发行基本是以美元为抵押的,进来多少美元,印多少人民币,这是由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固定的汇率作为基础的。 因此当财政部要进行投资保值增值时,就不能拿外汇储备直接去投资,必须实现风险隔离,如果投资亏损了,也应该记在财政资金赤字的账上,而不能成为央行的亏损,影响货币发行体系。 所以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最主要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战略目的都是排后的,而且也许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应该考虑的。 中国外汇储备的这种性质的危险在于,如果大量资金被投资于基础设施或者其他实业投资,会形成期限错配,特别容易降成流动性风险,当然如果亏损了,则风险就更大了。 因为美元是怎么进来的,总有一天是要流出去的。中国庞大外汇储备是由于最近多年的贸易不平衡所导致的,这是一个短期现象,从长期来讲,这些贸易总是要平衡的,也就是外汇储备总有流出去的那一天,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内部经济持续下滑,或者币值出现不稳定或者金融风险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外汇大量流出的情况,上世界90年代的东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做保障,就可能出现本币的大幅贬值,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 就中国经济而言,目前持续多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被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账户的逆差所代替,而且经常项目的顺差缩窄已经非常明显,同时资本账户的逆差开始缓慢扩大,这已经形成趋势,这导致的情况是流入中国境内的外汇趋势性减少,同时有许多资金开始外流,而今年这个趋势尤为明显。今年第二季度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而第二季度外汇储备负增长达1000亿美元,这是外汇储备停止加速增长,并可能进入负增长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未来真正发生了外汇储备大量外流的情况,这时候如果外汇储备大量留在境外的基础设施等长期资产上,不能变现,中国央行手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以应对资金流出潮,则本币的贬值就不可遏止,这是必须避免的现象。 所以,国人为四万亿外汇储备如何花,正在头痛的时候,一定要明白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应该如何使用.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认为,鉴于中国经济持续性放缓,人口红利减退,劳动力资源开始稀缺,经济转型需要长期过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现实,中国不能随意使用外汇储备,应当将安全性和流动性设为首要原则的前提下,当然可适当进行其他投资,但绝大多数可能还要投资美国国债,以应对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风云突变。

相关阅读
冉学东:中国马歇尔计划与四万亿外储[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