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既有宏观经济方面的结构调整,也有微观领域里的转型升级。在这个时候,出现某些困难和问题是很正常的,虽然看起来正常的事情,但是日子难过起来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由于成本不断提高,一些中小企业,包括一些服务企业都经营困难。而地方政府在楼市进入深度调整以后,财政收入骤减。从中央层面上已经调整了今年的GDP发展速度到7.5%,但是,我们知道经济发展速度与就业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 从上半年7.4%的结果看,采取必要措施,适当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也是时不我待的重要任务。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会议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要求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会议指出,一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分批出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会议要求重点推进互联网、旅游休闲、教育文体等六大领域消费。其中要求,稳定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建设,放宽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条件。 这么多年以来,中国楼市一直在调控房价过快增长和进一步稳定住房消费两个方向上来回折腾。 “稳定住房消费”一词通常是指要促进楼市更快发展的意思,或者说,有重新依赖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的意义。但是,今年的楼市,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前段时间,各地纷纷放开限购政策,本以为在压抑两年后,楼市会立刻出现井喷式购房的现象。但是,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城市的楼市低迷状态基本没有改变,以价换量依然是开发商首选的销售策略。中央提出的“稳定住房消费”应该包含这方面的意思。 消费是个名词不难理解,但是,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和薄弱环节。理解中央精神的关键是“稳定”两字,一种观点认为“稳定”就是变动不大的意思,既不希望房价再次“起飞”,也不希望房价“骤降”,而是希望住房市场“企稳”。我的观点是,“稳定”首先要找到稳定的基础,如果房价过高,还在空中飘来飘去,肯定就不会稳定。如果以为“稳定”就是托住房价不让下降,那就必须把继续依赖住房投资。但是,剔除投资因素是这些年中央调控楼市的主要目标,也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楼市发生逆转变化的主要原因。现在回头让投资需求主导楼市发展,显然风险太大,不符合中央经济发展思想。 我在观察了几个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之后,感到,住房消费已经在这些城市变的很普遍和现实,住房消费的主流是改善住房需求,而不是投资。当然,由于房价与当地收入水平比较适应,自购住房的比例就很大,相对来说,住房投资的可行性就很小了,房价基本保持稳定,人们预期房价再涨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这似乎就是稳定住房消费的主要思路。买套房子基本不影响生活水平,换套大房子也能用少量的收入支付月供,这样的“住房消费”才能稳定地发展下去。像北京这样,动辄几万的房价,一般需要两代人,才能支付首付,月供每个月还要近万元的负担,这样的“稳定住房消费”还从何谈起? 附:部分专家谈“稳定住房消费”。 一、赵晓:不管如何,“稳定住房消费”的“托市”意图仍十分明显,只是托的不是“房市”,而是中国的“经济大势”。有人形象地将“稳定住房消费”称作为“隐晦救市”,我觉得还是比较贴切的,“稳房市”对经济的“托底”作用见效最快。但是,此举不大会再次导致楼市逆势上扬。 二、张宏伟: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今年年初控制楼市投资风险阶段的从严执行,转向下半年以来的定向宽松。但是,从各银行政策实际落地执行情况来看,短期内“惜贷”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这就决定短期内去库存仍然是主旋律。因此,在今年第四季度甚至明年上半年仍然会处于“惜贷”的市场状态下,坚持去库存及以“现金为王”的策略应该为广大开发商采纳。 三、杨红旭:稳定住房消费暗指住宅市场低迷,要想稳定,就得让合理的自住性购房需求释放出来,并带动装修、家电等下游消费。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放松行政管制,调节信贷、税收政策,保护首次置业需求,支持二次改善需求,促使住宅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张大伟:稳定住房消费并非是推涨,更多还是希望市场稳定,只有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转型才会有经济的平稳健康。未来房地产市场依然会逐步淡化房地产投资属性,使其回归满足住房需求的本性。大涨不是稳定,大跌同样不是稳定,稳定住房消费,是要让明显降温的房地产市场保留一定温度,对于房地产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