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齐俊杰:以房养老基本不靠谱

发表日期:2014-11-13 10:42:30 兰格钢铁

前三十年供房子,给银行打工,后十几年用房子给自己养老,人这一辈子,除了房事还真没别的事了。房地产如今已经很招人恨了,养老问题同样很招人恨,这两个被无限吐槽的话题碰在了一起,爆发出来的威力可想而知。 基本不靠谱的以房养老 那这以房养老到底有没有执行的可能呢? 以房养老其实不是什么新鲜词,换句话说河上有桥,咱就不用去摸石头了。比如北京已经有了相关试点,是要老人把自己的房子交给中介出租,然后靠租金来维持他们在养老院的消费,根本不涉及卖房的败家行为,但最后发现,即使有了钱,养老院也不是你说住就住的。而且对于老人来说,最富裕的就是时间,有房子自己不会租啊,何必再让中介去卡油呢。所以北京模式最后扑街(pugai)。 而上海人也没闲着,他们让老人把房子卖给公积金管理中心,一次性变现,然后公积金管理公司再把这套房子反租给老人,一次性得到一大笔钱。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老人亏了,如果房子跌价,公积金中心想必会卖房子止损,老人恐有被轰出去的风险。另外,反正都是卖,我卖给公积金中心,跟卖给其他买家有分别吗,也许卖给别人还能多卖点,然后拿着钱干嘛非得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呢。说不通嘛!所以这种模式最后还是扑街! 看来国内试点相当不靠谱,那有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呢? 香港在2011年也实行了以房养老,他们叫做安老按揭,把房子估值后,反向抵押给银行,然后领取固定的年金。但2年下来,接到的申请才300多宗,基本都是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换句话说只有遗产都不知道传给谁的老人,才会考虑以房养老。原因就是,估值不合理,给的钱太少。安老按揭基本上会比市场价更低,而给你的年金,每月也就合几千港元,这在动辄月消费过两万的香港,甚至连喝汤都不够。 而以房养老在欧洲的情况稍好一点,但也相当不乐观,比如英国,很早就有以房养老了,但承担职责的是个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不是只能出售给固定的官办买卖。英国人一般会卖大买小,用差价来养老,要知道英国的房子那可是产权,不会因为使用年限快到期而被狠狠的杀价。即便如此也只有2成英国人愿意这么干。至于德国,那的老人更愿意把房子租给年轻人,不但能获得收入,还能让年轻人帮着做些家务,德国人似乎很乐于这样的老少同居,也会有很少的老人把房子倒按揭给金融机构,然后去做旅行或者进入高档养老院。 对于北欧的老年人来说,脑子就更活了,他们通常会卖了自己的房子,然后到深陷债务危机的南欧去白捡一套房子,哪的黄土不埋人呢?但有必要说明一点,欧洲人口远没有我们这么多,大多数地方的房子也没有我们这么贵,再加上永久产权,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是没有把房子留给子女的传统的。

相关阅读
齐俊杰:以房养老基本不靠谱[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