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连跌”后,今年7月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已大部分回落至“6元时代”,达近四年来最低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说,供强需弱的基本面是此轮国际油价下跌的核心因素。美元走强、地缘政治等因素又助推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在“八连跌”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会不会继续下跌?对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判断,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油价下跌后,许多产油国的经济和财政都面临巨大风险。OPEC将在11月27日举行部长级会议。这次会议上,OPEC会限产保价,还是会继续维持低价以争夺市场份额,吸引着市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原油供应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关键是以页岩油、油砂为代表的非常规石油资源产量的快速增长。从开采成本分析,如果原油价格跌到每桶70美元一线,那么这类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就破了成本线,继而将大量停产导致原油供应减少,从而使价格企稳回升。 牛犁认为,当前国际油价的回落存在“超跌”成分。全球经济依然在温和上涨,基本面并不支持如此低的油价水平。虽然OPEC国家是否限产尚不确定,但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对油价的承受能力较弱,应会采取一定对冲措施。随着北半球气温变冷,取暖用油需求上升,也会对油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从长期看,油价走弱令石油企业放慢或减少投资,从而带来石油产量的下降,进而将再度助推油价走高。 “不排除国际油价会短时突破每桶70美元关口,但继续下跌空间有限,小幅反弹预期增强;不过,如果没有突发地缘政治等因素,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大。”他说。 从目前看,国际油价仍旧缺乏利好支撑,市场预计,不排除国内成品油价格“九连跌”甚至“十连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