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央行降息后,市场吐槽声一片,大家都说老大挺不住,搞刺激。官方喉舌挺身而出: 官方舆论再三强调降息不会停止改革 中国政府网和官方微信今日齐齐转发文章《降息背后的民生情怀与经济逻辑》。文章强调“此番降息无法说明中国就此进入降息通道,也不表明改革定力受到干扰”,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必要手段,它客观上会有滋润企业、激活股市楼市等作用,但这并非调整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从大局出发让经济保持活力。此前央行在宣布降息决定后的第一时间发布解读稿件,强调降息并非货币政策转向。报道写道:降息犹如一场春雷,既给渴望普降甘霖的市场主体带来及时雨的消息,同时也惊醒那些唱空中国的人士,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体现出对货币政策的收放自如。这种适应性的调整并不是说改变了政策取向,更不意味着“重改革、轻刺激”的定力动摇。降息背后既有民生情怀,也有经济逻辑,它的第一大好处就是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或个人而言,贷款利息就少了一截。过去一段时间,融资难、融资贵,常常成为企业吐槽的内容,国务院也屡屡出台措施改善部分企业的信贷饥渴。值得注意的是,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必要手段,它客观上会有滋润企业、激活股市楼市等作用,但这并非调整改革大方向,只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从大局出发让经济保持活力。此番降息无法说明中国就此进入降息通道,也不表明改革定力受到干扰。实际上,要想解决实体经济之忧,降息虽然务实,但并不包治百病。实体经济要想迸发新鲜生命力,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创新解决,国务院近两年来推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扶持创新、推动创业等举措已经逐渐生效,这些改革的红利正在等待春暖花开时。向改革和创新要动力,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最坚定的方向。 旁白:官方舆论一再强调降息不是搞刺激,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且不会停止改革步伐,其实也是多此一举。因为改革关键是行动,不是搞花架子,你说得再多,不干活,也没用。事实上,大家都看出来,这次是真干: 新电改方案落定 中国证券网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新电改方案已基本落定,方案核心内容是确立电网企业新的盈利模式,不再以上网及销售电价差作为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同时,放开配电侧和售电侧的增量部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知情人士称,因涉及复杂的成本核算,仅核定电价就需要一个过程。而核定完后原本要推“交易独立”,但目前的草案只提到“交易平台相对独立”。尽管如此,新电改仍较以往推进了一大步。今年以来,发改委已多次召开新电改方案征求意见会。部分受邀参加的电力专家透露,未来电改将进行顶层设计,或成立独立于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及组织以外的专业化电改委员会。经过改革后,电网将实现公用事业化。在今年6 月 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财组)第六次会议上,唯一的议题就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而此次会议透出的所有风向标中,“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提法首次出现,与之前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关于“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的提法有了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改与油改方案的制定已到了最后阶段,前者将先于后者启动。 旁白:简单一句话,就是电网系统现在只收固定过路过桥费,不能像过去吃差价了。而这个过路过桥费的多少,完全看在这个平台上的成交量。这让电厂和购电大户讨价还价,形成市场价格变成可能。这样,电力改革算是真正往市场化方向走。这次改革,不是玩虚的。但电改不容易,电力系统抓了一大批人进去了,不这样不行,不然既得利益小团队暗地使劲,你改革搞不下去的。能源系统改革是配套工程,这边电网改革方案出来,那么市场放开管制: 能源系统项目审批放开管制 昨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取消和下放 58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涉及能源领域的有 6 项。包括部分水电站项目、跨区域电网输配电价、发电机组并网和煤层气商品量分配计划等项目。从《决定》来看,在涉及到的 6 项能源项目中,国家重点建设水电站项目和国家核准(审批)水电站项目竣工验收下放至省级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取消跨区域电网输配电价审核;取消中央政府专项资金使用审批之能源领域技术研发资金、行业规划和行业标准经费;取消发电机组进入及退出商业运营审核;取消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取消重要商品年度计划审批之煤层气商品量分配计划。“此次涉及到能源行业的6项审批的取消和下放,这将会给能源领域的改革带来利好,因为目前能源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的障碍就是来自于项目审批,如果将项目审批这一环节取消或下放,将会使得能源行业的发展更具市场化,对市场的反应也将更加灵敏,与此同时,还会给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旁白:看见没有?先抓人,然后推出改革方案,再放开市场,这是一条龙的系统工程作业。中国政府做事,很讲究部委系统配套,统筹安排。现在这一边反腐一边改革,是国企改革主基调: 专项巡视促进改革发展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六巡视组近日进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开展专项巡视工作。昨天上午,中央第六巡视组巡视中国石化工作动员会召开。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赵文波表示,巡视组将抓住专项特点,结合被巡视单位实际,围绕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开展巡视,并“盯住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中央巡视组将在中国石化工作一个月。从昨日开始,中央第三轮巡视陆续进驻 13家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专项巡视锁定的目标中,共有南方航空、中国船舶、中国联通、中国海运、华电集团、东风汽车、神华集团、中石化等 8家央企在列。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傅成玉昨日强调,中国石化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巡视契机,打造阳光中石化、廉洁中石化,进而推动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发、从严管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主动接受中央巡视组的监督检查。要通过专项巡视促进改革发展。 旁白:这貌似有点不换脑子就换人的作风,一边搞定既得利益小集团,一边搞混合制改革,将产权问题捋顺。都知道,搞运动,其实就是一阵风,但问题就在这里:一阵风狂刮之后,是否能将事情搞定?现在看来,刮反腐之风,还真解决一些问题: 证监会官员陆续下海 11 月 25日消息,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周健男已从证监会离职,出任大成基金党委书记的消息传出后,证监会上市部三处处长马骁也告别任职超过 12年的证监会,加入华泰证券。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必然收紧寻租空间,预计将有多名与注册制落地利益攸关的部门官员离职陆续“下海”。 旁白:现在很难说证监会官员下海是注册制改革促进的结 ,因为证监会官员“政商旋转门”来回走,是很正常的事情,非今日才有现象。但舆论透露出这是大趋势,倒是值得人们深思,因为公务员下海潮,是简政放权得以成功的标志之一。当然,改革归改革,刺激还是要刺激的: 央行再次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多名交易员证实,人民银行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 天 50 亿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从 3.4%降到 3.2%,较此前再度下调 20 个基点,这也是自今年 8月以来第三次下调。之前 7 月 31 日,央行曾重启 14 天期正回购,招标利率比此前 4 月暂停时下调 10 个基点至3.7%,是央行今年以来首度下调回购招标利率。当时,市场人士分析,此举将带动短端利率中枢水平下移,传递至中长端,从而达到与“降息”相同的效果。央行今天上午正回购操作,操作量较上一期再减50 亿元,由于今日有 200 亿元前期央行正回购到期,此举将形成 150亿元的单日资金净投放。交易员指出,在市场资金面因新股集中发行等因素造成短期收紧的背景下,央行连续在公开市场开展净投放有助于缓和市场情绪。在周末央行出乎市场预料的不对称降息后,市场早前预计,从历史情况看,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预计央行正回购操作利率将下调20 基点至 3.2%。因此,这中标利率下调符合市场预期,同时也意味着,央行再度引导市场利率向下。 旁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上周五的降息动作,后面可能还有,没准还会降准,一直降到上面心里感到踏实为止。而且积极财政其实一直也没闲着,别以为城投债停了,后面就歇息,没那么回事: 地方项目收益债券逐步取代城投债募集方式 因捆绑政府信用而备受质疑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即城投债),将在 2015年底迎来“大限”。经济观察报获悉,相关部门正在抓紧推出项目收益债券,希望其在 2015年后替代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项目收益债券主要指特定项目公司发行的,以有一定的收益项目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交易结构设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特定项目的投资,偿还债券的本息资金来源于项目建成后运营的收益或政府项目运营补贴的债券。中债资信公共机构首席分析师霍志辉表示,项目收益债券与城投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脱离政府信用,主要通过特定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或其他补贴收入来偿还债务;而城投债券与政府关系密切,隐含政府信用支持。早在去年9月,相关部门就开始鼓励各地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为基础建设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主要探索在保障房建设领域开展此类试点,但目前尚无成功案例被公开。今年11 月 18 日,“2014 年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收益债券”正式启动发行,发行规模为 8亿元,这是发改委批复的首单项目收益债。霍志辉认为,长远看,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将成为替代目前城投债券的主要方式”。 旁白:央行放水,地方信用膨胀,其实就是流动性泛滥的过程。如此,人民币汇率没准再来一个贬值动作,又打套利人民币升值的投机客们一个耳光: 人民币汇率或将贬值 中国央行公布两年多来首次降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今年 9月末以来新低。分析人士预计,央行降息可能启动了人民币贬值的周期,未来人民币波动可能加大,今年将成为 2005年汇改以来首个人民币汇率收跌的年份。 旁白:不要以为中国这么干,就惊天呼地觉得不得了,事实上,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算是非常克制的。如果觉得中国央行是胡来,那你看到日本央行的做法,估计要噗通一声要跪倒膜拜了: 日本央行:将 QQE 一直进行到底不回头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日本央行将持续实施 QQE 直到实现 2%通胀目标。日本内阁府周一发布 11月月度经济报告称,维持经济温和复苏的观点。“日本经济已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如果有必要,“日本央行将毫不犹豫做出政策调整”,黑田东彦如是说。他认为,日本正从通缩的惯性思维中稳定地转变,不应让这种转变停止,而“日本央行将坚定地致力于以最快的速度实现2%的通胀目标。”他还表示,考虑到政府延迟消费税上调,央行政策委员会成员可能在明年 1 月或 4月调整经济和物价预期。对于日本央行下一步关注的重点,他也指出了方向——“明年春季的薪资增长和企业定价。”黑田表示,日本经济疲软主要体现在产出上,希望企业能更高效地使用利润。他还称,“将继续密切关注汇率对经济的影响”,因为“汇率水平对企业经营策略有很大影响。”日本央行副行长Nakaso 则表示,扩大 QQE 意在表明央行实现通胀目标的坚定承诺,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已显现预期效果。 旁白:这有什么好说的?搞通胀这事真的很难么?你票子发十倍,商店物价标签上面的小数点往后挪一位,不就什么都搞定了。还用得着这么费心么?全球各大央行这么疯狂印钞票,你还别说,现在全球经济不愁钱,不愁流动性,不缺债权人,反而缺借债的,你说怪不怪? 摩根大通预计明年债券供给不足 即使全球债市规模达到 100万亿美元,有意愿的投资人一直遇到的困境就是债券供给不足。据摩根大通汇整的资料,过去七年来债券需求已经超过发行量的五倍。债券供给不足的情况料持续到2015 年,而摩根大通预估全球的债券需求将超出供给 4000亿美元。目前日本和欧洲央行准备扩大收购债券。债券供需失衡有助于解释全球债券10月份的收益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下跌逾一半至纪录低点1.51%的原因。这段期间,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债市增加了 30万亿美元的债券。如今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恐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复苏,而且发达国家的通胀不见回升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债券供给不足或缓和预测者对明年收益率上升的预估。“这会压低全球债券收益率,”FTN Financial驻纽约首席经济学家 Chris Low 11 月 19日接受彭博电话访问时说。”债券的需求反映全球经济增长令人失望,市场持续围绕这个主题运行。”摩根大通预估,潜在的债券投资人明年料净买超2.4 万亿 美元的债券,而债券发行人预计发行 2 万亿美元的债券。 旁白:看到了吧?钱多淹没脚脖子啊,谁说未来日子不好过?市场要崩塌?债券市场牛气成这样,资产泡沫只会再次吹大。没说的,同志们,冲进股市没商量: 两市新增账户连续六周破 20 万 中登公司最新周报显示,上周(11 月 17 日至21 日),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 23.41 万户,连续六周破 20 万户,投资者入市意愿依然强烈。其中,新增 A 股账户数23.36 万户,新增 B 股账户 数 498 户。周报显示,上周两市参与交易的 A 股账户数为 1416.67 万户,占期末 A股总账户数的 7.94%,较上周 9.46%的峰值有所回落,且为近四周最低。上周期末,A 股持仓账户数 5261.45 万户,占期末A 股账户数的29.51%,较为稳定。分析人士认为,沪港通正式开闸后,市场震荡调整,故参与交易的账户数有所回落。但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持续在高水平,显示10 月以来投资 者积极入市的趋势并未改变。此外,上周两市新增基金账户数为 20.08 万户,环比略减1.63%,仍处于较高水平。 每日综述:都说吃春药刺激经济不靠谱,要靠改革才能强身健体。原先各方都表态说,这次不吃药了,要靠真改革,要伐骨洗髓重新做人。好了,等楼市塌方了,各方立即慌作一团。哦,我知道吃药要出事,也知道改革才能经济转型,但不吃药会马上歇菜的啊。肿么办?那我一边吃药一边跑步,算是两不耽误吧?宽松货币、积极财政和大力度市场化改革一起上!怎么样?!各位都满意了吧?是,比起美欧日来说,中国算可以的了。但你一边搞改革一边放水,也不怕心脏负荷过大,一口气缓不过来吗?大领导觉得,现在还行,能撑得住——反正官方舆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股市嗨了,今天又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