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应钢结构行业日益精细化的要求,确保“履约、稳产、提质、降本”企业年度八字方针的实施,打造中建钢构“制造旗舰”。中建钢构阳光惠州有限公司着眼自身,扎实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探索提质降本的新途径。阳光质量管理部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在稳定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加强QC活动、优化原材料复检程序等手段,全面加强成本管控工作。 一、加强QC活动 2014年,我部陆续开展了3个QC小组活动,每个QC活动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提高MGM焊缝外观一次验收合格率》QC活动中,焊缝的一次验收合格率由82%提高至95%,提升了13%,产品返修成本大幅降低,仅MGM工程就节约成本22万余元。 2、《减少厚板的焊接变形量》QC活动中,焊接变形量一次验收合格率由54%提高至91%,合格率提高了37%,极大减少了材料、人力的浪费,成本得以显著的降低。 3、《坡口间隙对施工的影响》QC活动中,坡口间隙有原来的6-13mm降低至2-4mm,QC活动中的6根柱子共计减少了焊丝195kg,节约工期3天,节约成本1.04万元。按照此QC活动成果,预计阳光公司一年可节约成本100万余元。 二、优化原材料复检程序 1、按照《钢结构过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标准,结合采购预算单,提前做好材料复检计划,合理组织安排原材料复检批次,同一批钢板不同规格钢板组成混批,并把“规范”的相关内容向监理单位及第三方检测单位宣贯,改变以往验收要求必须按原材料生产标准抽样复检的传统思想,大幅减少复检数量,节省材料复检检测费。2014年原材料检测费比2013年节约20余万元,在检测费节约的同时,也大量的节约了原材料取样的损耗。 2、跟物资采购部沟通协调,同一工程尽量减少原材料供应厂家,减少因厂家变更带来的材料复检情况。 精细生产与工艺优化提质降本见效快、效果好,实现了产品的竞争优势和效益的最大化。抢抓机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加大精细配料和工艺优化工作力度,在降本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编辑:陆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