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香港船东试图解读本地行业的未来

发表日期:2014-12-02 11:07:03 兰格钢铁

就在所有人以为“香港的未来”多年前就已这个问题突然在今秋再度吸引全球的视线 。 但如果你从海外致电香港的那帮商人,问他们当前正在举行的“政治示威活动”有何进展,以及它对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造成哪些影响,你得到的回答很可能会像是一份路况报告。 这里没什么好关注的:道路(或者说绝大多数道路)畅通无阻,人们都忙着上班或赴约,北京政府已将问题交给在“不那么受欢迎”的特首梁振英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自己处理,对此没有一方特别满意,但至少中央政府暂时无意介入。 到了 10 月份的时候,“民主示威”人群的规模已经缩小,而这座城市的商人(包括航运业者)会告诉你,他们的工作基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与英国或美国的情况比,警察以及示威者的行为都更加克制。 根据本报记者近期赴港了解的情况,抗议活动继续在以不温不火的方式进行着。然而,尽管北京政府敦促在政治、教育和媒体等方面实施更有力的控制,而本地年轻人则希望自由表达自身的理念,香港商业和金融圈的人却似乎有他们自己的问题要担心。 几乎每个人都一致认为,眼前不存在什么迫在眉睫的危机,香港也不会被大陆同化,并因此逐渐失去那些之所以让香港成为香港的鲜明经济、法律和政治特征。 在一间可以俯瞰“占中”活动的办公室,一名英国海事律师作出的总结可代表很多人对这件事的反 应:“香港是个法治社会,它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高效的税制,并且是各种文化交融的场所,很多人都想来这里做生意。一个小小的所谓'雨伞革命’不可能真的把这些都像纸牌屋一样推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罗列的所有关于香港的优势中,已唯独不见明显的一条,那就是中国的支持。 曾几何时,中国不得不依靠香港走向世界,现在这种情况早已不复存在。但当地人中间却还留存着这么一个信条,那就是香港具有特殊作用,北京很重视这点。 双赢关系 金辉航运的船东吴锦华(Thomas Ng)将它视为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我不会用'依靠’这个词,但如果他们真想以正确的方式与世界对接,香港可以起到'适配 器’的作用,”吴表示。“你想与世界接轨?那就得有'适配器’。” 在另一位香港船东—巴拉歌集团刘俊成(CC Liu)的眼里,这种关系要更牢固一点,并且具有某些家长式色彩。“尽管他们实施'一国两制’政策,不过还是会关照香港,”他说。 就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相关事件的走向且大批外国记者蜂拥而至之际,香港航运界的人们却在试图从另一撮完全不同的茶叶(注:西方有通过观察茶叶预测未来的说法)解读本地行业的未来;而且不同的人似乎能从这撮茶叶中,读出不一样的东西。 (Tradewinds)

相关阅读
香港船东试图解读本地行业的未来[11:07]
香港港口华南续具优势 成本竞争力相对提升[11:07]
融创绿城纠葛陷僵局 香港证监会敦促解决[12-01]
香港快运10月旅客吞吐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29%[11-28]
香港东江集团收购耐普罗模具一处工厂[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