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前段时间APEC蓝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改善空气质量不能总靠天帮忙。最近社会对单双号汽车上路也有各种积极的意见,就是建议单双号要成为常态,包括星期六日,我们将听取和论证这个意见。”(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 一石激起千层浪。李世祥的讲话,马上被敏感的公众解读为北京要实行单双号限行的探路石。于是网络上立马形成了两派,支持者认为限行可以节能环保减少拥堵。反对者认为限行不会从根本上解决拥堵和污染问题,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而不是动不动就拿汽车说事。 我2004年到北京工作,记得那时候北京的交通就已经相当恐怖。十年过去了,机动车又增加了几百万辆。虽然地铁线路也增加了十几条,仍然改变不了拥堵的现状。上下班高峰期间,一号线、十号线那简直就是灾难。如果单双号限行的话,我们的地铁和公交能否承受更多的客流?我想急于让北京天空变蓝的官员们似乎并没有想好对策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机动车限行,不会损害政府的利益,反而还有可能因为限行获得一笔可观的“交通罚款”收入,何乐不为呢? 此外,在中国污染前十名的城市中,前七名都被河北省占据,这些城市环绕在北京周围,仅仅北京机动车限行,雾霾能减轻多少呢?如果让污染企业限产,由此导致经济下滑的责任可不是官员想承担的。机动车尾气污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油品质量问题,这也是牵扯利益的问题,所以……这就是为啥一谈治理污染,官员们首先想拿机动车开刀的主要原因了。 但是,习书记既然在APEC会议上表态了:我们不要APEC蓝,我们要真正的蓝天碧水。北京的官员们总得有个交代吧,这才有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探路石。 这几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可是我们也看到资源越发向北上广这几个大城市集聚,包括外企总部、高校等。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承载过多的人口压力,不仅导致房价大幅攀升,也造成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为何大家都青睐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很大原因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比如北京拥有26所211高校,占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名额,怎么不让全国人民甘冒雾霾和高房价,也要挤进北京,成为北京人呢?说白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为过去的愚蠢和自私买单而已。既然作为首都人民享受到了外地人享受不到的福利,也要承受由此带来的副作用。 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雾霾问题,李市长表示单双号限行还没有最终确定。根据我对中国政府的理解,单双号限行应该快要实施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单双号限行了,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即使是推广电动车,拥堵问题仍然不能缓解,北京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因为减少一点点PM2.5而增加多少。单双号限行,甚至连扬汤止沸的作用都起不到。 我们一直强调科学发展观,政策制定何时才能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