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格钢铁

从股市涨势如虹看钢价反弹时点

发表日期:2014-12-03 13:26:07 兰格钢铁

     近期以来,钢价的持续下跌和股市的持续暴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下游需求的萎靡和钢材生产原料价格的暴跌是钢价持续下跌的主要理由,而股市主要由于市场预期改变导致股票估值的逆转,加之货币政策定向宽松,从房地产市场流出的资金持续进入股市进而推动股指开始加速上涨,依照常理分析,期市和股市都是反映市场信心先行指数的重要指标,为何在同一时间会有这么大的预期分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手头上掌握的材料为大家做些简要的分析,期望能对大家把握今冬明春的钢价走势有所帮助。

    股市大涨的背后

    沪港通、降息……伴随着一系列政策性利好,沪指突破2600点,在11月创出新高。 

     11月22日,央行降息政策出台。而这也引发了A股市场的狂欢。11月24日,降息后的A股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突破纠结已久的2500点,并继续上攻。26日收盘时,上证指数收报2604.34点,成为自2011年8月以来首度收于2600整数关口上方。28日,上证指数仍然表现亮丽,最终收于2682.83点,单日成交量7100亿元人民币,牛冠全球市场。

    央行两年多来的首次降息,成了点燃股指热情的“一把火”。

    之前市场对今年年底附近以及明年年初经济下行的担忧比较大。降息出来之后,大家觉得政策方面对于经济下行是有所准备的,经济基本面的尾部风险是减弱的。另一方面,在降息之前,市场的情绪面已经在向好了。降息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进一步助推了市场的情绪面。所以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情绪面,降息对于市场都是偏利好的。

    央行再启降息,大大超出市场意料。不过,此前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 ,似乎是央行此次突然降息的重要原因。据了解,此前不仅10 月经济、金融数据继续差于预期,11 月汇丰PMI 预览值也跌至半年新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丝毫未见减轻。正是在此种情况下,央行选择了重启降息。

    降息预示着货币政策转向相对宽松,这不仅会降低资本成本,也会改善企业的预期盈利前景。徐爽表示,总体来看,降息对股市是利好。货币政策的适当调整有助于提振市场对于稳定增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信心。同时,较宽松的货币环境为牛市奠定了充足的流动性基础。

    之前国内的定向宽松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把国内结构性信用风险给降下来了,这使得降息降准的基础已经存在了。明年可能还会有降息或降准的政策出台。现在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已经转为全面宽松阶段。。

    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最后的冲刺阶段容易推动资本市场上涨甚至泡沫化。中国利率市场化正在最后冲刺阶段,股指也有强烈的上涨逻辑支持。

    事实上,从7月中旬开始,在国企改革、沪港通、“一丝一路”等诸多政策利好的刺激下,上证指数已经持续走高。在此情况之下,诸多机构已经纷纷预测“牛市”的来临。

    今年10月下旬,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就表示,“A股已经恢复长期以来的”牛市“”。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称,国内投资者将从楼市和信托产品转向股市、中国政府放松开户和融资限制、外国投资者参与度将会提升等三大因素将推动股市上涨。

    而在今年6月初的“机构多空战”,推出二季度策略报告《400点大反弹:抢蓝筹,夺龙头》并一直唱多的国泰君安 ,显然已经完胜那些看空的机构。当时国泰君安在上述策略报告中称,A股市场面临的无风险收益率正在出现下行拐点,增量资金流入股市,推动A股出现大级别反弹。

    A股的“牛市”迹象似乎正在抬头,但作为“牛市”基础的经济基本面依然难言好转。

    公开资料显示,11月份,汇丰制造业PMI 初值为50.0,略低于10月的50.4。其中,中国11月汇丰制造业PMI 产出分项指数初值降至 49.5,连续四个月下降,四季度制造业数据堪忧。有机构表示,尽管需求在8~11月份保持平稳,但产出连续四个月下降,甚至拖累就业情况再度下降,说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极度悲观。

    而此前摩根士丹利也预期,由于7月份之后国内经济活动的放缓,9、10月份经济金融数据的不及预期,这种恢复牛市的判断存在风险。

    虽然看好A股在农历新年前的表现,但明年经济能否企稳及新股供应或增加是未来A股走势的两个风险。货币政策宽松对于实体经济转型调整是必要的,但无风险利率的下行能否带来信用改善是走出危机的关键。”现在股市的上涨已经不单是反映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市场也预期明年市场的信用端会有所改善,基本面可能会慢慢好转,包括企业盈利的变化。”

    美国产能去化经验表明,股票行业指数领先行业产能去化大约12个月,当行业去产能进入谷底时,股票行业股指早已进入牛市。从短周期来看,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钢铁行业“去产能之战“进入收官

     11月25日,工信部正式公布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第三批企业名单,即此前市场所称的“白名单”,加上前两份白名单入围的企业数量进行计算,目前全国产能的85%都已经记录在内,而这也意味着剩下15%的左右产能将面临淘汰或升级。

    这份名单中没有入围的15%的产能,尽管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在未来极有可能将迎来淘汰而且按照工信部原先的计划,这份名单应该控制在300家左右,现在数量略有超出,这说明即使入选的企业也有可能被替换,同时这也意味着资本市场上钢铁市场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也即将到来。

    实际上,和当前整体资本市场兼并重组热潮相比有所不同,今年以来钢铁板块的重组并不算多,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钢铁板块内发生的并购重组数量41起。

    事实上,尽管今年钢铁板块在资本市场上鲜有动作,但是在整体行业中,已经正逐渐呈现集团化的模式。按照此前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钢铁行业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自从进入2013年以来,国有钢企的兼并重组的热潮就已经逐渐褪去,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量39.4%,低于2012年的45.9%,距离2015年达到60%左右的集中度目标甚远。但另一方面,2013年全国钢铁新增产能达到6920万吨,其中76%是民营钢企的投资,民营钢企成为整个行业产能增长的主要投资点,在整个钢铁行业的运营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扩大。

    而工信部公布《条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这些游离的钢铁产能挖出水面,工信部也表示对于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发展,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及区域内兼并重组,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退出市场,促进化解过剩产能。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8534.8万吨,同比增长2.1%,增速同比减缓6.2个百分点;钢材产量93447万吨,增长4.7%,减缓6.9个百分点。今年前10个月粗钢产量是 68524.8万吨,而钢材产量是93446.7万吨,钢材产量比粗钢产量多了约2.49亿吨,当然这中间包括生产过程中钢铁重复轧制过程,但是即使把这种情况考虑在内,仍然多出很多产能,这说明仍然有大量的钢铁产能处于找不到源头的局面。

    浅议钢价反弹时点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中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164.21万吨,增量0.71万吨,旬环比增加0.44%。据悉,本期统计口径中,海鑫钢铁停产,裕丰、粤裕丰、汉中未报,实际按集团口径为92家钢铁企业。数据同时显示,11月中旬统计重点钢铁企业库本旬末存量为1445.9万吨,较上一旬末增加46.1万吨,环比上涨3.3%。由于季节因素,施工量下降导致钢厂库存持续上涨,而过高的生产利润又加大钢厂产能的释放,短期内,钢厂高负荷生产不可避免。

    短期内,股市的持续上涨或许对钢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市场情绪压抑到极限就会爆发,上周四的铁矿石和螺纹钢涨停其实就笔者来看只是技术性反弹,快速修复一下期货过高的贴水,关键还是看钢厂是否有稳价的愿望和真正的下游需求释放。

    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七批基建项目。据媒体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稳增长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资金总额超万亿元。 今年以来,铁路项目的投资无疑成为了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的“大户”,截至11月底,发改委所批复的铁路项目投资金额已达11165.39亿元。但是由于需要配套资金,而地方政府需要到明年三月两会期间审议新一财年的地方预算,这些批复的基建项目真正进入施工至少应该是在明年二季度左右,目前无非起到的是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对于改善钢材供需层面的实际作用还有待观察。

    根据笔者对近年冬季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回顾分析,今年的冬季将会非常难过,一方面是北方钢厂为了弥补APEC停产减产损失,将在近期加大产能释放力度,一方面是贸易商大量退出市场,高收益的股市将维持资金流入,市场的蓄水池作用接近消亡,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刺激政策推出,钢价还将维持低位运行,目前无非是底部震荡,真正的钢价反弹时点将在明年三月以后。

相关阅读
从股市涨势如虹看钢价反弹时点[13:26]
三方面揭秘中国股市天量交易资金从哪里来[12-02]
2015年楼市4000亿元资金将搬家股市[12-02]
A股流动性无忧 大行高盛看多明年中国股市[12-02]
Lgmi钢市简评:股市暴涨 期螺疲弱 经济周期调整下的新常态[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