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后甚至90后而言,对于电视(文章)机最初的印象应该就是阴极显像管(CRT)电视,球面的屏幕(后期改为纯平面)、厚厚的边框加上大大的屁股,在今天看来颇有点“又呆又萌”的味道。有趣的是,也正是这个年龄段的用户相对完整的经历了液晶电视近10年来的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这场“10年液晶电视发展之路”。 ● “又呆又萌”的阴极显像管电视遭遇瓶颈 首先谈谈“又呆又萌”的CRT电视为何会被淘汰,CRT电视在画质表现上优于液晶电视(尤其是初期液晶电视),只所以被淘汰是因为显示面积受限,CRT显示内容需要一定的投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CRT机身庞大的原因,物理尺寸越大,厚度就越惊人,因此CRT电视发展到34英寸时已经力不从心,无论功耗还是体积都成为问题,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迎来了机会。 CRT工作原理图 ●2003-2004: 等离子被看好,液晶电视咄咄逼人 2003年,索尼在全球范围内推出MR系列等离子电视,采用贵翔引擎技术,由于等离子自发光的关系,画质得到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2004年,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正面竞争,等离子电视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劳动节42英寸等离子售价还要30000元,到了国庆节暴跌至15000元。到了2005年,液晶电视逐步显示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一举奠定市场基调。 ●2005年:索尼放弃等离子电视业务,全力专攻液晶电视 2005年,可以称之为液晶电视“元年”,这一年索尼放弃耕耘多年的等离子电视业务,转而全力支持液晶电视,并正式成立“Bravia”液晶电视子品牌战略,而Bravia品牌持续至今已接近10年之久。不过,2005年日立公司推出的1024×1024分辨率的等离子电视引起了轩然大波,出色的画质表现让人们无法忽视等离子电视的存在,事实上,2005年等离子电视依旧有众多支持者,松下更是无数次表态等离子是更好的电视显示技术。 ● 2006年: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齐头并进,HDMI接口成主流 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齐头并进,双双爆发,绝大多数电视配备最新HDMI多媒体接口,52英寸的液晶电视已经有1080p全高清版本可选,这也是当时液晶电视最大的优势(等离子面板很难实现高分辨率)。全高清1080p液晶电视上市价格高达30000余元,而国产电视品牌则迅速将其价格拉低至17000元左右,在当时看来,47英寸尺寸已经十分惊人,17000元的价格也十分亲民。 2006年下半年,索尼一口气推出5大系列Bravia电视新品,分别定为高端、中高端、主流、中低端和入门级五大市场,这让等离子电视难以招架。同年,LG发布“XCANVAS”液晶电视子品牌,尽管当时IPS液晶面板人气不如夏普液晶面板,但凭借LG一步步的努力,如今的IPS液晶面板已经路人皆知,综合评价也非常出色。 ●2007年:液晶电视全面爆发,等离子最后的反击 2007年可以成为液晶电视最疯狂的年份之一,无数经典的液晶电视都在这一年出现,比如索尼经典的1080p全高清液晶电视——X200A,更是成为无数顶级玩家的“梦中情人”。夏普G5全高清电视凭借夏普液晶面板和1bit音频系统,迅速掳掠消费市场的芳心。东芝C3000C全系列采用1080p全高清液晶面板,并且在价格上颇具竞争力,也成为一代经典。 索尼X200A堪称Bravia经典之作 面对液晶电视的集体爆发,等离子电视毫不示弱,作为等离子电视领域的头号品牌,松下展现出了全所未有的强悍实力,推出了1080p全高清等离子电视,这就是经典的PZ700C系列,这让分辨率一直处于劣势的等离子电视扬眉吐气的一回。遗憾的是,其它等离子电视品牌未能跟上松下脚步,双拳难敌四手,液晶电视的领先地位已经确立。 (中关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