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庆汇 杠杆基金如果看作是一种融资工具的话,成本和门槛都要比融资融券低很多。这可能也是最近这类产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这一轮牛市的特点之一,是融资融券规模的急剧增加。目前融资融券余额在9000 亿元左右,虽然相比股市体量也不算太大,不过可以显见投资者对杠杆需求的增加。目前公布的融资利率是7.86%左右,融资成本并不算特别高,但对资金门槛有要求(一般为50 万元以上)。相比之下,杠杆基金如果看作是一种融资工具的话,成本和门槛都要低很多。这可能也是最近这类产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融资成本很低 目前市场上杠杆基金已令人眼花缭乱。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两种份额级别的杠杆基金,两类份额均上市交易,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比如很多年前上市的第一只分级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长盛同庆、国泰估值优势等等。 另一种类型现在最为普遍——也就是分为三种份额形式的分级基金,包括场外认购部分(一般叫做母基金)和场内认购部分,场内部分有两种级别(A 和B),分别上市交易,同时场内和场外可进行配对转换。比如今年比较流行的富国军工、申万券商,都属于此类。 每只分级基金的分级细则其实有所不同,所以它们融资的成本也不同。从分级方式可以看出来。 一般来说,低风险的A 份额类似一只固定收益产品,约定每年获得基准收益,而高风险的B 份额,则类似融资,以支付一定约定收益为代价向A 份额借钱,从而获取一定的杠杆收益。所不同处在于其基准利率有所不同,当然,融资的成本越低,意味着杠杆比率越高。 对B 份额来说,杠杆比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A 份额的约定收益率是多少,也就是融资的成本;二是A 和B 部分的份额比例,也就是融资的额度。 我们以银华深证100 指数分级为例,这只分级基金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它有场内、场外两部分,其场内部分按照1∶1 的比例拆分为银华稳进(暂且称为A)与银华锐进(暂且称为B)。其中,银华稳进为类固定收益产品,每年享有的收益分配权为1 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3%,按照今年年初的利率,即为6%的优先分配权;而银华锐进就相当于以年6%左右的成本,向银华稳进份额融资,从而进行杠杆操作,并享有扣除6%以上的全部收益。 更简单地说,这种模式类似于B 以10 万元向A 融资10万元,并且向其支付6000 元的年利息,如果加息不到一定水平的话,这一利率显然比融资融券的利率7.86%低。明年由于利率下调,约定收益率将降为5.75%。 分级基金之间的差异 A 和B 按照1∶1 分配的现在是主流。但也有一些分级基金是4∶6 分配的。拿一个老一些的分级基金做例子,比如国联安双禧两种份额的比例就是4∶6。这只基金的约定收益率还比银华深证100 略高,这也就意味着其融资的成本也相对高一些,杠杆比率也就略低。 4∶6 的份额分配比例是什么意思呢?代表了B 只能以10 万元向A 融资约6.67 万元,同时要支付1 年定期加3.5%的约定收益率,目前为6.5%。 如果在A 收益率类似的情况下,一个份额分配比例为4∶6,一个分配比例为1∶1。这就意味着后一种的杠杆比率略高一些。 在现在这些杠杆基金中,从简单的比较可以看出,按照1:1 的比例实行份额分离,在基金取得正收益的情况下,杠杆水平最高的有若干B 类杠杆基金,比如银华锐进、富国军工B,初始杠杆倍数大约都在2 倍左右,是目前分级基金中初始杠杆比例最大的。 如果我们把它看作融资交易的话,这无疑是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种选择。风险“爱好者”如果看好后市,那么这类高杠杆产品就是非常好的工具。当然,这种高杠杆率主要是由于补偿A 份额的固定收益而产生的,所以在下跌过程中,也会具有很高的风险。 杠杆率是变化的 另外有一点需要关注的是,投资者在选择价格杠杆较大的B 类份额时,比较容易忽略市场上涨时杠杆的动态变化,这个动态变化导致实际杠杆与价格杠杆并不一样。 投资者谈论最多的有净值杠杆、价格杠杆以及实际杠杆3 种。净值杠杆是在假定投资者可以以B 的净值买入份额的前提下,通过其净值计算出来的杠杆倍数,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杠杆倍数。 但是透过市场表现可以看到,现在很多B 份额的二级市场价格是有溢价的,即买入的实际支付价格要高于其净值,因此通过B 的二级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杠杆倍数要低于用净值计算出来的杠杆倍数,这个杠杆就是价格杠杆。 实际杠杆是指在价格杠杆的基础上考虑到A 类份额的折溢价因素,通过市场表现可以知道,当市场上涨时,A 的折价率也会不断上升,与此对应的就是其二级市场价格不断下跌,相应地也提高了B的杠杆倍数。 所以杠杆基金是非常复杂的。假设投资者能够以等同于净值的交易价格买入B,只用净值杠杆衡量就足够了;但事实上,很多B 份额的二级市场价格长期处于溢价状态,因此投资者需要采用价格杠杆进行判断;再进一步,由于市场上的杠杆基金收益分配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又需要引入实际杠杆,相当于在价格杠杆上添加修正项或者趋势项。 实际杠杆的作用,就是不仅关注当前这个时点上B 类份额能获得多少收益,而且还考虑到持有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基础市场行情的变化,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是多少。杠杆的变化,就会带来二级市场涨跌幅的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杠杆基金涨到后来反而有点动能衰竭的原因,所以有些基金会规定到一定净值水平后就上折,从而把杠杆率回复到初始水平。